当前位置 > 首页 > 会员部 > NGO在行动 > 正文

农夫市集:毒食品泛滥下的民间餐桌自救 市场导向与NGO理想有偏差,有机食品难拒官方特供采购商

时间 : 2012-05-30     来源 : 未知     作者 : admin     点击 : 次     

    本报记者 梁为 发自广州

    5月19日,广州中山大道西东方新世界[7.42 0.82% 股吧 研报]社区的一个小广场上,俨然成了一个小菜市场,在这里,菜心10元/斤,葫芦瓜5元一个,“绿耕农业”的生态大米与另一摊档从云南带来的一种老谷种的米6.5元/斤,手工面条9元/斤……比普通市场的都贵出一大截,但这些“在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化学农药、化学添加剂、化肥、抗生素、激素”的绿色食品却受到了附近社区居民的欢迎。

    这是广州民间NGO组织“城乡汇”今年举办的第二场“农夫市集”。在这天的活动中,共有12户农夫参加,在现场设立了摊位。

   “农夫市集”应运而生

    这些从广州近郊赶过来的农户,带来了自家出产的“绿色”蔬菜、水果、粮食以及一些自制的洗涤剂,面向城市社区的居民销售。虽然产品价格要比普通市场的高,但光顾的人并不少。

    顾客之一的某杂志社记者陈晓辉女士说:“虽然这里的东西比较贵,但它值得上这个价格,因为它的生产成本就是那么高,为了吃上健康的食物,我宁愿多花一点钱。来这里的并不都是高收入阶层,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非常严峻的问题,为了能吃得安全我宁愿在其他方面少花点钱。”

    这便是近年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兴起的农夫市集。在一个农夫市集的博客中,它被这样定义:农夫市集(CountryFair)由一群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的消费者志愿发起,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践公平贸易。

    在北京,类似这样的农夫市集有慢农市集、“乐在集中—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等;上海则有农好农夫市集、菜团朴门市集等,此外,农夫市集在深圳、成都、西安、青岛、天津等城市也逐渐兴起,遍及全国各地的大城市。

    民间餐桌自救运动

    在谈到开办农夫市集的初衷时,广州城乡汇农夫市集的组织者黄义说:“说农夫市集是一场民间餐桌自救运动,我认可这个说法,在现在这个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找到健康、安全的食材,是每一个人都关注的。”

    瘦肉精猪肉,注水牛肉,三聚氰胺牛奶、毒大米,农残超标蔬菜……在一个食品信任危机的时代,人人自危。但另一方面,在特殊阶层却出现食材特供现象。据人民网[41.50 1.74% 股吧 研报]报道,“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省级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而据《西海都市报》,在浙西南偏远的遂昌县,也实现了为当地上级机关单位“提供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0.00 0.00% 股吧 研报]”,而新华社则报道了在浙江衢州,当地政府给每一位处级以上的干部配备了一名为其种植“放心菜”的菜农。

    当政府部门的上层机关单位,大型国企可以通过特供渠道获得健康食材,而民间的普罗大众,又如何在餐桌上吃得安全?

    农夫市集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发展起来,并被称为一场民间餐桌自救运动。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农夫市集逐渐形成一种农夫与城市社区互动的潮流。“从北京起,逐渐发展至上海、广州,到如今,深圳、珠海、青岛、成都等地,不断地扩大,并且一个城市开始出现更多的市集,举办的周期也更频密。许多希望吃上放心菜的市民,会专门到农夫市集上买上一个星期的青菜,存放在家里。”

    在广州,城乡汇农夫市集也日渐繁荣。

    城乡汇农夫市集组织者黄义说:“我们更为注重的是农夫与社会之间的社群关系,我们对加入农夫市集的农户很谨慎,对申请者,我们会组织核心小组成员去做一些探访工作,从硬件到农户对农产品的种养方式上,做出鉴定,符合绿色食品要求才准许其加入。我们希望由此建立起一种农户与社区之间稳固的信任与交流。”

    但黄义也承认:“农夫市集上所卖的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是很难大规模地生产销售的,也就是说,它很难成为每一个家庭获得蔬菜、瓜果、有机肉类的一个方式。农夫市集每个星期才开一次,销量也不大,它很难发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农贸市场。”

   而一衣口田有机农业的策划人陈南豪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以有机方式种植的蔬菜或养殖的禽类、家畜的售价必定很高。例如我们养一头有机猪,一是保证猪苗纯正,二是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喂养有机食品,所以每斤猪肉价格很高,我们现在基本只供应住别墅的人,以及供应中高端的餐厅,在我们的有机农场餐厅,每一碟红烧肉卖100多元。”

    农夫市集前景迷离

    5月18、19日在广州中山大道西东方新世界举办的农夫市集,是城乡汇今年所组织的第二场农夫市集。

    “这是我们今年所组织的第二次农夫市集,3月份的一次有4个摊主参加,这次则有了12个摊主。很多摊主来到这个摊位并不在意能挣多少钱,主要是出于对自身一个品牌的宣传,但现实地说,他们也不想亏,摆了两天下来,卖得比较好的摊主,收入有3000元左右,卖得少的也能收回成本,他们都不会亏。摊主们更在意的是对自身品牌的宣传。”

    农夫市集的组织方NGO组织者举办农夫市集的初衷是让农夫所生产的有机食材,不通过中间环节,向社区居民出售,在获得合理的收入的同时,让居民吃到放心、健康的食材;而农夫,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大型农庄,在达到宣传目标后,最终面向的还是高端消费者,或者寻求食材特供的政府机关。

    因此“城乡汇”对一些申请加入农夫市集的商业化农庄持审慎态度,他们更愿意让一些小型农户加入农夫市集之中。

    而另一个担忧则是,城乡汇的工作人员目前为止都是志愿者,他们基本上都是免费地进行这种公益活动,那么这种公益式的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呢?

    黄义说:“目前来说,我们和新世界地产的互动比较好,他们的地产商、物管对我们的理念比较认同,和这里的居民的关系也比较稳固。所以他们提供给我们免费的场地。说到经费上,此前我们办了很多场,但在今年5月之前的,我们都是没有经费收入的,摊主自带桌椅,而我们的交通费、宣传物料的制作等都是自掏腰包。但逐渐发展滞后,我们也开始反思,思考怎么才能更持续性地发展,于是开始向每一位摊主收取额度很低的费用,用于物资购买、志愿者的交通费等,但每一次费用的收支我们都会向摊主们做出公示。我们会努力将农夫市集一直办下去。”

    5月底,广州城乡汇农夫市集将再次开市。

    以其组织者的话说,农夫市集在食品危机的背景下诞生,并不能改变大众的餐桌,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至少让普通民众知道真正的食材是什么味道,而那种味道尚未绝对权贵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