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南京六合唱响长江绿色发展之歌

时间 : 2020-11-23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作者 : 刘浩     点击 : 次     

  万里长江浩荡奔流,纳千湖百川,汇鱼米之乡,在江苏省南京市滋养出一片富庶之地——六合龙袍。南京是长江入苏第一站,长江六合段16.1公里全部在龙袍境内。历史上,龙袍因江得名、沿江发展、依江而兴。今年3月,南京九个新城之一六合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站上新起点,龙袍新城如何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根本遵循,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打造长江大保护重要示范区、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高品质滨江新城。”六合区委主要负责人、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态度鲜明。

  近两年,六合区聚焦长江大保护,在岸线整治、生态复绿、排口整治等方面多措并举,沿江岸线腾笼换绿,百户渔民退捕上岸,新兴产业动能澎湃,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六合乐章”。

  江之变

  腾笼换绿,生产岸线“变”生态廊道

  金秋时节,漫步龙袍江堤,遥望霞光万重,山石如黛,近看水光潋滟,苇草摇曳。

  但就在几年前,这段全长16.1公里的长江岸线上,船厂、码头临江而布,不少“三无”船舶随意停靠,空气中尘土弥漫。“有时还能闻到一些汽油混合污水的味道。”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何永礼说。

  改变出现在2018年。当时,江苏省第一环境保护督查组指出立查立改事项8项,限期整改事项1项,整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虽说靠江吃江,但除了经济账,还有生态账、长远账要算。”六合区相关负责人说,龙袍的江岸面貌代表着长江南京段大保护的成效,必须刮骨疗毒。

  与旧发展方式决裂,一系列实招、硬招接连打出。首先需要破除的是“九龙治水”困局。长江大保护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部门众多,六合区创新机制,成立长江岸线湿地保护区联合党支部、长江岸线大保护联合整治组,形成“一盘棋”联合治理新局面;建立例会制度,共同商讨产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置措施。

  其次,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成立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专班,逐一摸排底数制定“一企一策”,细化问题清单逐案对账销号,扎实开展“四清一治一改”百日攻坚行动和“环境整治提升月”专项整治行动……如今,长江六合段岸线面貌焕然一新:84艘“三无”船舶被取缔拆除,福运润奇船厂、龙江船厂、金宏发建材等8家污染企业被关停拆除,固废清理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核查“回头看”验收。

  污水问题的根源在排口。今年4月,六合区专门成立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小组,按照“排查、监测、溯源、整治”要求,全面建立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按“一口一策”的原则,制定整治方案,实行销号制度。长效监管建章立制,为一江清水向东流扎牢“铁栅栏”。

  南京有197公里长江岸线,两岸有数十万亩农田,如何推进沿江化肥、农药减量工作?2019年11月8日,南京市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六合区龙袍街道召开。通过大力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2019年长江六合段5公里区域内化肥较2015年减少30%以上,化学农药较2015年减少15%以上。

  水清了,岸绿了,整体生态也变了。在长江龙袍湿地,曾一次性发现80多只被称作“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创下全国纪录。

  人之变

  靠江护江,上岸渔民“变”新城居民

  在龙袍,江岸巨变的背后,“江”与“人”的关系正在重塑。

  “涨潮时,我又能看到鱼在跳了,搁在几年前,那是不可能的事。”52岁的谢长江曾是龙袍街道大河口村的渔民,祖祖辈辈都以打渔为生。“长江全面禁渔”消息传来,他是村里最先响应的一员。退捕近一年,他最直观的感受是——江里的鱼明显变多了。

  “早年间,打到刀鱼、鲥鱼都不稀奇,渐渐地,刀鱼没了、鲥鱼少了,连鲢鱼也看不见了。”去年12月20日,龙袍131户渔民完成签约,至此,南京最后一批渔民永久退捕。

  有了好生态,还要有好生计。为写好渔民上岸“后半篇文章”,六合区打出组合拳。城镇企业职工社保缴起来、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开起来、多个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转产后,谢长江成为了一名长江护渔员。“上半辈子打渔,下半辈子护渔。”正如他的名字,感恩长江、守护长江。

  “俗话说‘靠江吃江’,但为了子孙后代都能‘有江可吃’,必须得换种‘吃法’。”在龙袍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龙袍自然禀赋优越,文化底蕴丰厚,从非遗文化到红色渡江文化,从美食文化到美丽渔村,一方水土滋养了一张张闪亮的“龙袍名片”。

  传统汤包节有了新的“打开方式”,第二十届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视听盛宴”震撼上演,多条六合龙袍精品旅游线路发布。营造新场景,培育新消费,传统汤包节叠加中秋、国庆三节“合璧”,龙袍累计吸纳游客70万人次。这期间,仅剔蟹黄蟹肉工人岗位,全街各大饭店、农家乐就提供数百个。一个汤包季下来,每位工人能赚数万元。

  小小汤包,不断释放巨大的“富民效应”,飘香乡村振兴“龙袍味道”。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借势美丽乡村建设,龙袍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村、宜居村。十公里长水杉大道、近千亩格桑花海,为长江渔村带来了如织游客,铺就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城之变

  擘绘蓝图,江北街镇“变”公园城市

  如果将一座新城建成一个大公园,会是什么样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为此,龙袍新城在规划之初就提出: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构建品质化全域公园场景,“把城市建在公园里”。

  “建设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点缀公园,而是要将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公园。”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主要负责人说,紧扣六合打造南京“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的定位,把绿色发展作为长江岸线保护提升的重要内容,统筹山水、产城、湿地等各种资源,全力打造六合绿色发展新的增长极、南京生态新空间,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高品质滨江新城,让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龙袍新城将建设成为长江未来公园城。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龙袍新城建设者深刻认识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看岸上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围绕“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的海港枢纽经济区、长三角湿地特色的绿色发展区、宁镇扬跨界协同的先行区、南京市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新城”发展定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龙袍新城最终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新能源、旅游休闲、数字创意等四大主导产业。

  方向既定路径宽。围绕龙袍新城项目建设,六合区统筹全区招商力量主动出击、开展招商,一批绿色生态、优中选优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南京荣盛盟固利年产30GWh动力电池项目“扬帆起航”,云彩时代工业储能电池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扎堆落户。一边建设新都市,一边导入新产业,龙袍新城开发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

  如今的龙袍江岸,污染企业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横贯其间的柳树、水杉,累计“复绿”面积超过2300亩。在龙袍新城建设者看来,长江大保护不是任务压力,而是重大发展机遇。新旧产业进退转换之间,腾出了龙袍新城创新发展的宝贵空间,更走出了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绿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