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后的台州之变

提出十条“硬核”整改措施,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政府、企业、公众环保一条心,

时间 : 2020-12-23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作者 : 张春燕     点击 : 次     

  在整改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挖掘20多年前非法填埋的化工废桶。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椒江湾的江面宽广而宁静。江水一路奔涌,把沿江密布的化工企业渐渐“甩”到身后,通过喇叭一样的入海口,然后跃入大海。今年9月,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了浙江省台州市的椒江流域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随后,台州刮起了一场生态环境的整改风暴。

  时隔1个多月后,记者重返台州,追踪整改情况。

  提出十条“硬核”措施,在队伍建设、群众监督上持续发力

  从9月底至今,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卢天敏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在加班,要梳理的内容很多,工作方案也要逐一细化落实。仅梳理出来的‘一厂一策’整治企业就有105家,共3000多条整治措施……”

  经历完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之后,对台州来讲,“大考”之后同样也不轻松,督察指出的问题需要整改,一个系统化的整改方案呼之欲出。

  “市委、市政府提出十条‘硬核’措施。”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昌笋介绍道。记者看到《关于印发〈台州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警示案例整改推进十大措施细化方案〉的通知》上,红头文件抬头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台州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通知对象是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台州湾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医化行业综合整治工作专班、修造船行业整治工作专班、流域码头及各类堆场整治工作专班和市级有关单位。通知对象既涵盖了各级党委、政府,又囊括了本次督察指出突出问题的医化、修造船等行业。

  文件里清晰表明了“十大措施”的细化方案,如“硬核”措施第一条,即“组建整改专班实体运作”。即建立台州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警示案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医化行业综合整治、修造船行业整治、流域码头及各类堆场整治等3个工作专班。办公室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台州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合署办公,由台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协调警示案例整改工作推进,具体日常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抽调7人专班负责。

  3个工作专班分别由3位副市长挂帅指挥,实行实体化运作。“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了8名骨干组成医化园区整改专班。”医化专班负责人王俊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医化园区87家医化企业排查制定的3362条整治措施,已完成整治3132条,完成率达93%。下一步针对园区的重点工程,我们还将进行现场督导。工作专班有4个督导小组,9月以来一直蹲点在现场,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

  针对台州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台州市聘请中国工程院吴丰昌院士团队担任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顾问,“为台州提供高端智囊团硬核支持。”陈昌笋告诉记者,椒江区、仙居县、黄岩区等地也和有关专家团队“结对子”,整改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十条“硬核”措施中明确“全面发动群众阳光监督”,拟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各类环保公益组织以及市委办、市府办联络员组成的监督队伍,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实时反馈生态环保相关问题,让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随时随地曝光在阳光监督之下。

  针对台州市生态环境部门能力建设问题,“充实一线力量强化执法”也成为十条“硬核”措施其中的一条。

  2020年,台州市全面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共分类处置8.6万多家企业,是浙江省分类处置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具体到区县一级,亦如是。

  主城区椒江区有一个国家级医化园区和其他各类工业企业600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36家,其中医化企业18家,印染企业6家,造纸企业1家。“一线在职执法人员仅6名。”椒江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盛光义说,“6个人监管6000多家工业企业,以及1个国家级医化园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临海市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李昌海介绍,临海市下辖19个镇街,有排污企业5000多家,执法人员只有28人,平均一个镇两个执法人员都不到,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矛盾较为突出。

  而现在,队伍能力建设问题有望纾解。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人员编制紧张的背景下,正在研究解决。

  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执法保持高压态势

  现在,当车行在椒江两岸,码头忙忙碌碌,大桥骑跨,高楼耸立,市区井然有序,人们充满朝气。

  “撤地建市”26年来,位于黄金海岸、东海之滨的台州,成为民营经济发达、发家致富的理想天堂,开创了全国少有、浙江唯一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吸引大量汽摩配、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等企业集聚发展,让这片热土充满希望。

  根据浙江当地媒体公开的一组数据:台州地方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270亿元,到2019年的5134亿元,足足增长了19倍;财政总收入从1994年的16.89亿元,到2019年的729.8亿元,增长了43倍。台州市统计局近日披露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台州市实现GDP达3739.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

  经济腾飞的同时,环境监管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此前人手紧张时,台州生态环境部门尝试了多种方法。如椒江区生态环境分局曾尝试“第三方巡查监管”,即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定期巡查。“坚持了两年左右,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为了避免第三方机构与监管企业因业务关系而在日常巡查中有时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就终止了。”椒江区生态环境分局一位同志说。

  椒江区又探索建立“环保天眼”系统,将重点企业车间、“三废”治理设施、危废仓库等重点部位接入高清摄像头,通过平台查处了一些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环境违法行为。目前,又投入1.2亿元升级这一平台,接入了企业用电量、用水量、风量等数据,预计2021年将开始试运行。“我们决心很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椒江区一位同志说,“明年考虑成立一个信息核查中队,专门对接入平台的信息进行核查。”

  “人少事多,倒逼我们要从提高智慧监管能力上下功夫。”陈昌笋告诉记者,台州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成全国第一个市级全域水质监测网络,建成运行1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96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225家重点行业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将数字化监管向末端延伸……”

  2020年7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制定了《医化园区企业环保码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1.0版)》,对辖区内56家整治企业开始首次“环保码”评定,实时计算企业“环保码”得分,科学追踪企业整改情况。随着整治工作推进,绿码企业持续增多,黄码、红码企业逐渐减少。有的企业整治进度慢、“环保码”连续红码,临海区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已对这样的企业进行了约谈。

  “‘环保码’根据每月整治进度,分值都在进行调整。即便得到了绿码,假如当月不注意,出现受处罚行为,直接就会被拉到红码。对企业来说,环保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临海市生态环境分局高级工程师应明永表示。

  截至目前,临海医化园区“环保码”已经更新到3.0版本。在“环保码”的激励下,园区整治速度提升,各项重要指标持续向好。

  同时,生态环境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各种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台州五类案件总数连续两年(2017年、2018年)排名全国第一,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环境执法工作综合考核连续3年名列浙江省第一。原台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被评为“2018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并涌现出全国“2018最美基层环保人”“年度感动人物”陈奔烈士等先进典型……

  2019年,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召开。作为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的台州,随着大量医化、橡胶等各种企业搬走后,留下的土壤污染情况也呈复杂性、综合性。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到现场看后,对台州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给予积极评价,离开现场时留下4个字:“脱胎换骨”。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化学品处杨谦告诉记者:“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先行先试,‘防治控’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尤其是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台州已初步形成“轻中度污染农田以品种替代和农艺控制为主,重污染农田以禁种区划定、种植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为主”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

  全市上下达成环保共识,让主城区医化园区从里到外改头换面

  台州在改变。

  而今从政府到企业、公众,对如何发展、要实现怎样的GDP增长,台州上上下下达成共识。仙居县有好几家医化企业被“点名”后,企业负责人痛下决心整改,当被问及“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时,企业负责人回答道:“我一定请最好的权威机构帮我们制定整改方案,投入再多的钱我也愿意。”

  “全市上下务必痛定思痛,以‘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以动真碰硬的责任担当,以治本断根的决心态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彻底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指出。

  记者获悉,2021年,在台州每一个县市区的整改方案里,生态环境考核分值将进一步提高。同时,除了共性考核项外,每个区县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问题的整改任务,将要单独作为考核项进行考核。

  要借东风抓整改、抓落实,这句话真切地扎根在台州区县党政领导的心中。

  11月的一天,凌晨5点30分,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陈挺晨带队,一场“拂晓查污”行动悄然进行。

  椒江区位于台州主城区,椒江两岸向海而兴。得益于天然的近海交通优势,沿江密布了各种化工企业、造船厂、堆场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了椒江流域等环境问题后,9月以来,椒江区积极整改,制定了“圈长制”攻坚方案。

  椒江两岸细分为8个生态圈,“椒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圈长,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干。同时,梳理了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200个,细化到每个点位。”椒江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黄健介绍,而区委书记陈挺晨正是总圈长。

  “以环保整改为契机,主动出击,要让主城区医化园区在‘十四五’期间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改头换面。”陈挺晨说。言出必行,截至目前,椒江区委书记和区长先后22次带队到现场解决问题,先后11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等专题会议研究问题。

  为了确保整改“动真碰硬”,市里明确两亿元的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人、财、物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现在信心满满。”陈昌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