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西用生态之笔创八桂之美

时间 : 2022-07-03     来源 : 中国环境     作者 : 昌苗苗 余锋 欧亮     点击 : 次     

       广西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福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地方。广西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殷殷嘱托,2022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重磅出台,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汇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生态文明之光在八桂落地落实、熠熠生辉,展现出蓬勃生机。

       今日广西,桂林漓江诗情画意,犹如百里画卷;钦州三娘湾畔,中华白海豚追逐嬉戏;北海红树林郁郁葱葱,白鹭翩翩起舞;崇左森林连绵,白头叶猴自由嬉戏……请一起徜徉在广西的“一片海”“一条江”“一座山”“一个村”,来看看这些喜人变化,是不是您心中的“诗与远方”……

一片海:北部湾“绿色动能”不断储值

       北部湾素有“洁海”之称,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奋楫扬帆,“绿色动能”不断储值。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他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2017年至今,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累计补种红树苗10万余株,新增面积约10亩,旅游区内的鸟类由2017年的136种增加至195种,底栖类生物由2017年的66种增加至206种。

       “我们把生态文明理念注入发展基因,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惠民,使生态之美成为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的重大闪光点。”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说。

       冯家江流域东连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西接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自北向南贯穿北海市区,是主城区内最大水系,被称为北海的“绿肺”。曾经,这里有2000亩虾塘、24个养殖场和363个雨污直排口,每天约4.5万吨污水排入江中,远远超出环境可承受范围,导致该流域常年处于四类或五类水体,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北海市委、市政府投入25亿元启动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恢复、智慧水系等工程,对其“内外兼修”。冯家江流域为典型的“库塘—河流—近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项目因地制宜,拉长植被岸线,增强生态功能,扩大水体交换面积,辅之城市公园建设,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格局。

       “我家就住公园旁边,天天带小孩来散步。”市民符先生见证了冯家江流域改造前后的变化,直夸这是一项惠民的好工程。

       同时,冯家江片区生态产品的价值逐步显化和外溢,从土地资源的单一储备向“资源+生态产品”共同储备转变,近年来片区土地储备和综合开发的收益为64.5亿元,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例。

       如今,它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成为北海“生态立市”的新名片,也是国内首个近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样板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随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布氏鲸、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鲎等珍稀海洋动物频频现身北部湾,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一条江:漓江流域环境升级,乡村振兴百姓乐业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广西阳朔段考察时叮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并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为新时代桂林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我们率先在全国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一体化联动机构。漓江水生态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旅游、民生多方共赢。最近,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二批试点项目。”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曾鸣介绍。

       灵川县公平乡梅子村位于桂林市青狮潭水库库区(漓江上游水源),村民苏冬喜告诉记者,原来全村都养猪,臭气熏天,摆喜酒客人都不肯进村,后来猪舍拆了,改种草珊瑚、食用黑皮鸡枞菌、羊肚菌,不脏不臭,收入高,村里环境也越来越美,很多新人特意来岛上拍婚纱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桂林。”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表示,桂林市将推进漓江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创新,大力实施漓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和品牌提升工程,把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的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的样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去年总书记来我们毛竹山村时嘱咐:要好好干,把葡萄种好奔小康。我们村成了‘网红村',葡萄是生态种植的,品质好,农家乐也越办越红火,年轻人也回村创业,打造现代农家乐,去年,共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委党总支部副书记王金学欣喜地告诉记者。

       村民王新明在地里摘葡萄,他说:“我们的葡萄不愁卖,去年我通过电商平台卖出了2万多斤,村里也注册了‘毛竹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今年村里还拿出40多亩地改种阳光玫瑰这个好品种,增产增收,我信心十足。”

       毛竹山村家家户户都有葡萄园,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还邀请一家公司新媒体项目负责人马亮进驻村里,帮助销售村民种植的葡萄和当地特产。至2021年底,直播间已为村民销售葡萄12000多斤。

“一座山”“一个村”:群众“急难愁盼”得解决,绿色生活步步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点灯山采石场主要开采石灰岩,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开采,大部分植被破坏,山体损毁严重,如遇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周围群众‘谈山色变’,都躲着山走。”南宁市隆安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宇真介绍。

       群众安危,兹事体大。点灯山曾是千疮百孔的废弃无主矿山,修复费用高昂,是当地群众的“心病”。2018年起,这座山就开始变了模样,点灯山矿山修复被纳入广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21年7月,修复矿山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成了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开放性公园,实现了废弃矿山安全、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获命名为“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点灯山公园的落成,为宝塔新区规划安置的扶贫生态移民提供了活动场所,小区入住率大幅攀升,大家都说,点灯山美了,点亮了群众的“心灯”,根治了群众的“心病”。

       “以前村里都是烂泥路,河里脏乱臭,环境差,发展不起来,生活很困难,我只好出去务工。”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潘海崇告诉记者,2012年,他回到家乡,南宁市正开展河湖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乔老河由昔日“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还修建了公园、步道,环境变好后,乔老河片区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成了客似云来的“生态村”,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产业日渐兴旺。

       2013年10月,南宁市将小都百屯确定为南宁市综合示范村建设项目,这是乔老村历史上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此,乔老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拓宽巷道、修整民居,“诗画小都百”应运而生。乔老河两岸的8个美丽村落,形成了广西“最美乡村带”,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小都百屯、三甲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乔老河片区休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2020年国庆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环境改善气象新,青山绿水带笑颜。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陈亮表示,下一步,广西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生态为笔,擘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让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壮乡人民好日子千人唱万人和,天天放在歌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