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罗山:以“1333”工作模式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时间 : 2023-05-25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作者 : 刘俊超     点击 : 次     

       五月山峦葱茏,万物欣欣向荣,董寨鸟语花香,村落碧波倒映。在美丽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25军长征出发地,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里。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境内分布有高等植物 189科1903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26种,鸟类334种、昆虫类1741种,被誉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基因库”。

       “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经验,共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罗山县县长余国芳表示,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近年来,罗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大力推进美丽罗山行动,持续擦亮生态环境底色,全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近年来,罗山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成功创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全国绿色发展实践创新县、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省级生态县等。

       作为全国唯一县区代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主旨演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全球推广,倍感荣幸和自豪,更为积极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了信念。余国芳说:“多年来,我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可以总结为‘1333’工作模式。”

成立了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罗山成立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董寨),总面积 4.68 万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22.6%。余国芳介绍,罗山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系统实现历史最优;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种丰富,是重要的珍稀物种资源储存库,被誉为“鸟类天堂”,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74 种,列入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115 种,鸟类种类占全省的 80%、全国的23%,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入北亚 热带地区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地域。“东方宝石”朱鹮和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是这里的明星鸟。朱鹮繁育基地存有200多只,野外种群存量超过 500 只,繁殖放飞已达133只。目前,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野生种群高达 3000 多只,被誉为“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明星鸟类,比如:发冠卷尾、仙八 色鸫、蓝喉蜂虎、蓝翡翠等。一直以来,以董寨明星鸟为主体的人林相依、人鸟和谐的动人景象,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观鸟者、 摄影爱好者云集罗山。现在爱鸟摄影圈有一个经典语录,“未到罗山董寨,不算是一个真正拍鸟爱好者”。

推动三大群体共同行动

       一是政府在行动。罗山成立了董寨鸟类、杜堰河鹭鸶林湿地、 淮河流域等司法保护基地,形成点面结合、防治一体的动物、植 物、微生物保护网络,实现土地、山林、水域全覆盖。开展“绿 盾行动”,设立检察保护中心,现场开庭审理偷盗野生动植物案件,董寨成为全国“林长+检察长+法官”保护教育示范基地。

       同时,全县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利用“地球日”“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 性日”,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宣讲 活动。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环境保护中厚植生态优势,加强环境 治理修复,被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作为典型案例”。余国芳讲述,特别是2014年,我们在县城区实施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立了杜堰河湿地保护区,仅鹭鸶鸟就由原来的9种增加至目前的13种,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二是专家在行动。这里现有鸟类保护专家30多人,10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董寨开展鸟类生态研究,获得科研成果27项,科技进步奖8项。

       余国芳感动的讲述,这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专家黄治学,2017年从陕西洋县陪同朱鹮一起来到董寨,从事朱鹮繁育研究。如今,人工放飞的朱鹮第三代宝宝和他的孙子一同成长,几代人共同守护着这群飞舞的 “吉祥鸟”。鸟类学家吕磊博士,从2008年开始带领团队,跟随朱鹮、白冠长尾雉、发冠卷尾、长尾山雀等鸟类行踪,每年在董寨驻守4个多月从事专题研究。

       三是志愿者在行动。树立全社会爱鸟护鸟风尚,引导成立董寨观鸟联盟、社工协会等6支民间公益组织,现有专业护鸟队员600多人,志愿者5万多人,常态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目前,董寨保护区入选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董寨故事》《董寨寻奇》《董寨—人与鸟共同的家园》等节目在国际国内广为传播。

建立三项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生态建设指挥部,加强董寨国家级、省级黄缘闭壳龟自然保护区、野生金荞麦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设立鸟类环志站救护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森林公安派出所等机构,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政策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 略与行动计划》,出台了罗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保护朱鹮及其栖息地通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见等政策规定,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区域达803平方公里,占县国土面积的 38.8%。

       资金保障机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投入20多亿元,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生态廊道建设、 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森林面积稳步增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 38.4%提高到 44%,林木蓄积量达 419.6 万立方米,公益林达 53.6 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7个、省市级生态村198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8个、省级绿化模范乡镇3个、市级森林乡村23个。

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一是做强了生态农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精心培育了优质粮食、生态 茶叶、稻渔水产等 6 大特色农业,高标准发展茶园30 万亩,稻虾共作25万亩,油茶等45万亩,有机稻米可卖到30多元,极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被表彰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等。

       二是催生了观鸟经济。举办“中国大陆鸟类摄影年会”“首届野生鸟类摄影展”,全球各地摄鸟爱好者来到董寨观鸟拍鸟。

       余国芳幽默地说:“随着观鸟、拍鸟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近很多村民当起了观鸟经纪人,俗称“鸟导”,带动了接送服务、 农家乐、采摘园、土特产销售,形成了罗山特色的观鸟经济。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罗山顺势而为,成立“7+1”观鸟联盟,投资7850万元,标准化、规范化打造观鸟基地,升级改造保护站和朱鹮科研站,建设朱鹮科普宣教园、鸟类观察站、鸟友俱乐部等,形成观鸟特色产业链,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带火了特色旅游。三年来,罗山县累计实施涉旅项目335个、总投资 557.7 亿元,现有国家4A级景区2个、3A 级景区5个,发展有稻山房等 3.0 版精品民宿45家、酒店旅馆86家,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 年,围绕打造快进慢游、村景相融全域旅游品牌,制定旅游促消费方案,筹划举办文旅活动35场次。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 61.8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4 亿元。

       余国芳表示,生态是罗山最大的优势,下一步,们将以此次全省生物多 样性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生物多样性探索罗山经验、展现罗山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