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出路何在?

时间 : 2009-06-23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全球气候变化悄然影响到人类赖以为生的农业。虽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光合作用有利,但这个促进作用同样会发生在“杂草”身上,后者的异速生长可能反过来降低作物产量。温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病虫害爆发、盐碱地扩大、水资源分配不均等,将给未来农业带来一系列麻烦。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面积大,地域类型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气候变化可能增大我国粮食生产震荡,抑制未来粮食生产进一步增长,这对人口不断增长的中国十分不利。 
  为寻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很多学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人类的科学发明,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更声称转基因作物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好选择。这其实又一次暴露人类自作聪明的毛病,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具体表现。气候变化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无限膨胀带来的苦果,已威胁到人类生存。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新技术应用必须考虑到其长期的负面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未来农业不能再做“加法”,而应当做“减法”。

  从理论上讲,转基因技术是增加生物应对环境胁迫的各种能力,帮助生物在短期内“进化”。或不让“害虫”吃植物,试图饿死它们;或让作物自己解决“吃饭”、“喝水”问题,不想多花功夫就打粮。殊不知,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进化,什么样的环境下就有什么样的植物;生命的本能就是生存、繁衍后代,用转基因、农药、除草剂试图消灭“害虫”或“杂草”,人类就会得到这些生命最强烈的反抗,它们被迫进化,与人类抗争。这样的话,就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事实上,转基因作物并不能提高产量,也不能减少农药使用。产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生态条件,决定因素是光合产物向目标器官分配的能力。基因参与了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生物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转基因可在某种生存应对机制上发挥一定功能,如基因沉默、改变基因表达谱、基因活化和RNA干扰等。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基因能够破坏植物固有的调控网络,导致负面影响增加而影响产量。在极端的环境压力下,如受到气候变化冲击,上述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

  构成粮食产量的要素包括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八个方面,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毛泽东主席指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农业中存在的这八个方面的问题,如今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尤其是“工”,即农产品加工或农副业的利润被城市拿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致使种地积极性受挫。目前,农民抛弃耕地进城去打工,留住家里种地的多为妇女和老人,农村衰落,“空心村”遍及全国。湖南一带农民早就改原来的两季稻为一季稻,满足的是自身粮食安全,其余季节任土地荒芜。转基因是在“种”的一个末节上下功夫,试图用高科技手段提速传统的遗传育种,且为商业化行为。一旦农民受到转基因公司勒索,其种地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无论采取什么对策,引导农民回来种地,用地养地,并从中收益,才是上策。

  我们在山东平邑的初步试验表明,利用生态学的办法,将作物截获的光合产物充分利用,不焚烧秸秆,将秸秆中的营养通过反刍动物转换;“杂草”通过蝗虫或淡水鱼转化;“害虫”通过诱虫灯和鸡转化;牛粪经沼气池发酵产生能源或腐熟后还田,则基本达到常规粮食产量,但效益却提升了3-5倍。在上述做“减法”过程中,因为农民不知道转基因,这个技术率先被淘汰出局;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先后被我们废除。生态农业做法既是环境友好型的,更是资源节约型的。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外,还通过耕地变黑“埋葬”温室气体。按照我们的粗略估算,中国18亿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如提高1%,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306亿吨二氧化碳。

  经生态学思路调整后的农业生态大为改观,除生物多样性提高外,直接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仅秸秆养牛一项,三头牛就可为农家带来7000-8000元的净收益,大于其辛苦种植三季(大蒜、西瓜、玉米)6亩地的收入(净收入不足6000元),且基本解决了肥料来源问题。过去认为农业就是单一的,生态失衡是正常的,放任环境污染,农田充满杀机,这些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转基因技术继续使农业生物多样性下降,其后果可想而知。

  袁隆平院士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带来的后果, 也不清楚转基因导致何种突变发生并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 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借助于常规遗传育种技术,袁隆平院士自信中国人有能力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如果再充分发挥了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笔者更自信中国人不仅能解决“吃饱饭”问题,还能解决“吃好饭”问题。

  转基因或生态学能否解决农业问题,这个争议虽有利于问题的澄清,依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建议,停止无休止的争议,到农业一线去带动农民做试验。既然中央能够拿出200多亿元用于转基因专项研究,何不拿出一点费用也做一个生态学试验?考核指标不妨就是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让农民当裁判,让事实来说话。这样,应对棘手的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问题,中国政府也许领先别国找到了答案。(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