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中国•双鸭山东北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落幕

时间 : 2012-09-19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为期两天的中国•双鸭山东北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9月16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落下帷幕。我会名誉副主席,原地矿部副部长、国际地质联合会原主席张宏仁出席会议并致辞。
  论坛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黑龙江省林业厅和双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湿地保护、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湿地服务功能,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与水禽的保护、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学术交流,从湿地保护的挑战与对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对湿地分布的影响、湿地分类与恢复、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以发展促进保护的共识,完善了湿地保护与科学利用机制,描绘了湿地生物保护的美好蓝图。
  张宏仁在致辞中说,湿地保护是全球性课题,双鸭山近年来采取退耕还湿等措施,正确认识和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开创了在高寒、经济发展滞后、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相对集中地区的湿地保护新模式,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表示,黑龙江全省有湿地面积1.3亿亩,其中天然湿地8340万亩,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事关全国湿地保护的全局。双鸭山市地处三江平原,有天然湿地48.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2%,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因其具有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独特性,在黑龙江省和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当前中国湿地保护正处在关键时期,新一轮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仍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健康和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论坛认为,东北亚各国湿地已形成网络体系,对以鹤类为代表的候鸟生存、繁殖和迁徙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双鸭山市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管理和残存湿地斑块的维护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据介绍,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2004年1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地市级湿地管理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使辖区范围内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抢救性保护,退化湿地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全市近年来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与建设资金1.5亿元,建立国家及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类型齐全、管理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湿地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