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加强湿地保护 发挥湿地功能 提高三个效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

时间 : 2012-09-19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功能,提高三个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中国湿地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湿地大国,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效应突出,是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6549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这表明了湿地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湿地种类众多,主要是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湿地,总面积约为2594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910万公顷,河流湿地约1000万公顷;人工湿地4000万公顷,主要是水库湿地其面积200万公顷,稻田湿地其面积约3800万公顷,还有池塘等。稻田是我国河流湿地之外的最大湿地。按湿地的状态还可以分为长久和暂时湿地,静止和流动湿地,淡水、半咸水和咸水湿地,国家级湿地和国际重要湿地。我国现有173处国家级湿地,21处国家重要湿地。
  二、湿地的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繁衍的环境之一,在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极大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
  (一)湿地的五大生态环境功能。
  一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栖息、生存、迁徙保护、繁衍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本营基地及物种基因库,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灌溉农田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四是在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尤其是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变为有益物质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作用。湿地各种各样的植物,能够抵御海风、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起到保护堤岸和海岸,同时起到保护沿海的工农业生产作用。
  (二)湿地的经济功能。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经济价值是巨大的。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研究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如水稻、肉类、鱼虾、贝等营养丰富的食品;二是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为城乡提供饮用水源地及农业发展发挥了有效作用;三是提供矿物资源及工业原材料,如矿砂、盐、碱、石膏、硼、锂,油田、天然气以及轻工业原料等;四是提供水能发电和生物等清洁能源;五是提供水上运输,大约承担了内陆水运的30%货运量;六是提供了水环境和生态旅游。
  3、湿地的社会功能。由于湿地拥有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首先是人类理想居住场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发祥地;其次是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观,美丽的水体环境、为人类提供休息、疗养和旅游的空间;第三湿地保留有宝贵的、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为历史文化研究、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实验基地。
  总之,湿地是“三大生态系统”中最优秀、最具生机活力、功能最齐全、价值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其价值与作用,才能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实行人与湿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三、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保护主要面临五大问题。
  (一)盲目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湖泊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从而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同时也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使湿地的经济功能下降。
  (二)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生态失去平衡。一是对湿地鱼虾贝类酷捕滥捞,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水生物种的安全。使一些鱼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如白鱀豚、中华鲟、江豚、鲥鱼等濒临灭绝;二是对湿地各种鸟禽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三是对湿地植物特别是珍贵植物,如红树林,过度砍伐利用,使许多生物种群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生物多样性严重锐减,一些物种消失。
  (三)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导致湿地萎缩、河流干涸、水质咸化、下游缺水、大量动植物死亡、沙进人退,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生活。
  (四)湿地污染严重。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湿地藏污纳垢。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湿地的面源污染,再加上网箱养鱼、船舶污染、旅游生活垃圾等,造成湿地水体污染不断加重,一些湿地水体严重恶化,丧失基本功能。
  (五)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长期以来,由于湿地上游及其周边的森林和生态环境遭到过度砍伐和破坏,其水源涵养区和保护林带的功能大大减退或者丧失,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大量的泥沙流进湿地,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据测量,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淤积到各类湿地中。自1949年以来,我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量在4600亿立方米以上,现在淤死1000万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300多亿,把间接经济损失生物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计算在内,是相当惊人的。
  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因素。从目前看来,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主要是人类在发展中过于贪婪,摆不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开发不保护,掠夺而不投入,放纵而不管理,愚昧而不学知,盲目而不科学,奢侈而不简约,享用而不和谐。造成过度开发和利用,盲目开垦和改造,无序发展和破坏,人为污染和乱排,从而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四、加强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功能
  (一)提高对湿地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中国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办法。如:政策规定、监测手段、执法力度、项目投入、污染治理、综合管理、达标要求等。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三河三湖一海一市”的重要防治污染目标和措施;新世纪又提出了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要求,对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尤其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09位。因此,水是中国生产生活的重要和必要资源及战略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节约和管理是极端重要的。
  湿地水资源是中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能忽视对湿地水资源的保护。它的功能与价值要与江河湖海相比同等重要,是人类生存、繁衍、可持续发展极重要的水资源。归纳为八大效能。一是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二是农业、畜牧业、渔业用水;三是各种工业用水;四是生态水、生物多样性水;五是景观用水,风景等;六是旅游水;七是交通水;八是“消毒水”、吸附净化降解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所以要进一步学习、研究、认识湿地的水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才能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湿地。尤其是在污染治理过程中,要提高对保护、治理、建设湿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加强湿地的保护。
  (二)加强对湿地的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要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加强湿地的保护。一是要截断向湿地排放污水的各种排污口,把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运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二是提倡和鼓励在湿地周边的农田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多用有机肥和实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有效解决湿地的面源污染;三是湿地周边的各类垃圾要实行户收集、乡镇储运、县市集中处理,变废为宝;四是对湿地周边的各类工矿企业实行挂牌和达标排放制度。按绿、橙、黄、红、黑五种颜色,对工矿企业的优、良、达标、限期治理和关闭,实行摘牌,便于社会公众监督。五是对旅游业、运输业等都要做出达标排放的目标规定,严格监督;六是有条件的要实行退耕还湿地、还生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实行湿地休养生息,恢复本来面貌。
  (三)加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科学合理、有序地保护、开发、利用。
  湿地是人类宝贵的生态资源,是地球之肾,又是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把湿地保护好是极其重要的。就双鸭山来说,是黑龙江生态建设重点地区,是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湿地面积48.5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22%,种类多样、保护完整,具有代表性,应很好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但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更应引起重视,应加强对湿地及其周边的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千万不能忽视对湿地及其周边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要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执行环境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严格执行“三同时”; 重大项目,不仅要做项目建设前环评,还要做项目执行后评价,是否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涉及到区域的,要做区域环评或规划环评;由于湿地是多功能的,同时要做综合环境评价,既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或做环境多要素的评价;要综合和全面来考虑湿地的环境容量,千万不能增加湿地的污染。有些湿地被列为地方或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要严格执行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的项目设置和审批原则,千万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国家的高度把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要保护好地球的肾,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肾。
  (四)加强湿地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构。
  多数湿地是跨省域、跨地域或跨社区的。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定要求、经济指标、看法认识不一样,对所辖区的湿地开发利用、保护建设、管理投入、执法监督等都不尽相同。再加上我们的经济尚不发达,人民生活尚不富裕,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出现“六重六轻”,既重湿地开发利用,轻湿地保护投入;重发展经济,轻生态系统保护;重旅游餐饮开发,轻污染防治;重鱼虾贝类打捞,轻生物多样性保护;重水资源利用,轻水环境恢复;重眼前局部利益,轻有序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一些跨区域的湿地保护不到位,水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十分严重。现在的湿地已不是“健康之肾”,是“病肾”,要抓紧抢救。因此,建议我国跨地域的湿地,以湿地流域为主体,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形成合力。变分割管理为综合管理,变局部管理为全面管理,变部分利益为共同利益。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污染防治、统一考评、统筹发展。要站在国家全局利益的高度,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履行共同责任和义务,把各湿地管理好、保护好、建设好,真实有效地发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为人类造福,使地球之肾早日恢复健康,变得更加美丽。
  (五)建议尽快建立 《湿地保护法》,依法保护湿地。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建立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中,对湿地的保护都有一些提法和涉及,但都比较局限,只是从某部法律和法规所涉及到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规定和说法,都不系统、不全面、不完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湿地的法律定义和概念不明确、不统一;二是湿地保护的法律原则未做规定;三是湿地保护的措施、责任未明确;四是湿地管理机构和权限未做规定;五是对违规违纪者的处罚未明确,等等。所以,依法依规保护和建设湿地在法律规定上还存在若干空白。建议从我国行政管理角度,从国家层面建立《湿地保护法律和法规》,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前,各湿地保护区应认真贯彻落实各省各地对湿地保护作出的规定,同时,认真履行《湿地公约》规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湿地保护、修复治理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投入,把中国的湿地保护好、恢复好,发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为人类造福!
  (六)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
  这次在中国双鸭山召开东北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是一次非常重要和有现实意义价值的会议,对保护湿地将带来重大社会影响。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政府是主导,林、农、土及环保是重要主管部门,公众参与是重要社会力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环境健康,也是保护自己的美丽家园。希望湿地所在地的政府及管理机构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建立保护湿地社会组织,实行监督和保护。政府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开发布湿地保护的各种信息,发布那些违反规定乱建项目,盲目及过度开发造成湿地生态破坏的信息,发布在湿地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的信息,实行全社会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同时要严肃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打击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各种犯罪行为,依靠人民群众保护好自已美丽的湿地家园。
  (此文章系作者在中国•双鸭山东北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上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