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曾晓东在2012和谐中国年会上的讲话

时间 : 2013-01-12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讲三个问题:
  1、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定位;2、加速绿色转型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求;3、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一、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定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最后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和谐共存。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正在经历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和进入生态文明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友好、良性互动、共存发展的高级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在人类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完全被动地依赖自然、顺应自然、接受自然的抚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生存发展,历时百万多年,与大自然同生活共存亡,对自然没有侵害、伤害、破坏。
  当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开始认识和了解自然,为了生活优美和丰足,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尝试开发和应用,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得生活条件改善。以农业产品为基础实行产品交换,步入经济社会。这个阶段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良性互动、生存发展,大自然供给人类衣食住用,人类对大自然修复回报。
  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对大自然实行了征服和改造。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伤害、损害、破坏,使大自然难以修复,生态破坏、环境改变,大自然失去平衡,失去了和谐,自然灾害增加。再加上一些人为发财致富,贪婪向自然索取,破坏生态、开发资源,无休止的排放污染物,江河湖海水气生灵受到污染和破坏。从而天不蓝了、地不绿了、水不净了!人类的生存、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面临危机。人们把这种发展称谓为黑色发展、灰色发展,而不是绿色发展。人们厌恶黑色和灰色发展,盼望绿色回归,期待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是: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消费空间物尽其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文化空间德操睿智,人人空间和谐友善。绿色发展是工业文明的必然发展过程,只有回归到绿色发展,才能健康进入生态文明发展阶段。让我们共同营造绿色发展,健康进入生态文明发展时代而努力奋斗!
  二、加速绿色转型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不要贫困,要发展不要落后,要发展不要污染,要发展必须实行绿色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GDP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但发展的质量还是存在差距或较大差距。主要是我国的绿色GDP含量不高。据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显示,中国2010年可持续发展指数仅有49分,位于163个参评国家第121名。我国绿色GDP核算,2009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与生态破坏损失高达1.4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8%。其中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代价就从2004年的511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9701亿元,年均增长15%,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其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是负值。
  如何提高GDP中的绿色含量,如何实行绿色转型发展?首先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及模式,找出存在问题。第一,我国1949年建国以来一直坚持发展重工业带动其它工业发展的模式。重工业的发展如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水泥、煤炭等沿袭传统发展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重消耗、重能源、重污染、低效能等一系列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和转型发展;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中,采取“两头在外”的进出口贸易,来料加工产品出口。其结果是污染留在中国,外国享受绿色产品,中国付出的环境代价太大!第三,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十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资源的滥采乱挖,原材料铺张浪费,环境遍地污染;第四,工业布局不合理,企业建设位置选择不当,在沿江沿河两侧发展重化工企业,带来水污染严重和不安全隐患;第五,为了拉动消费,出卖土地发展房地产业,而不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盲目开发、房产过剩、土地缩减、生态环境受损等;第六,农业为了高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面源污染、土壤破坏、食品不安全等;第七,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畜禽养殖自由式发展,带来农村城镇环境污染等。
  通过经济发展状态和模式的分析,清晰认识到我国绿色发展和实行绿色转型尚存在诸多问题,其阻力、障碍、难度还是很大的。若不下定决心,采取强有力措施,坚持改革创新,是很难突破的。如何转型发展?我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把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思想统一到坚定不移地实行绿色转型发展上来。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上,以环境优化经济,实行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并重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重经济轻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尽快建立和实行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环境法治保障体系、科技驱动创新体系、环保产业体系等。只有加大政策、制度、体制、科技、法治等方面保障机制,才能推动工业企业、农业产业以及服务行业实行绿色转型。从根本转向以生产生态产品和绿色服务为导向的发展,实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消费模式,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要强行淘汰工业企业的落后产能、技术工艺和设备产品。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坚决关闭,挂牌督查整改,实行技术改造、企业升级、绿色发展。
  第四,环保司法要旗帜鲜明地严惩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第五,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全面贯彻执行环境战略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地域发展规划,坚持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按照总量和容量控制原则,严格实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凡是不符合国家环境与经济发展政策规定的,一律不得批准。坚决防止先上项目后环评,“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从源头上定好位、把住关、严格准入,不得马虎。
  第六,积极推行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经济的模式。按照生态功能区和《全国主体功能区》发展经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修复自然,实行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互相推进、优势互补的好做法。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应用和发展自然规律。应用环境和生态的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打造一系列的生态产品,提升产品的生态含量和生态价值;同时又能应用绿色经济积累的绿色资本回报大自然,实行修复和建设,使祖国的江河更加美丽,山川更加秀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草更美、土地更肥沃,实现优化国土空间发展的格局。
  三、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环境形势通过执行《十二五环境规划》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得到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环境质量仍然是严峻的。改善和提高环境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污染治理、达标排放、节能降耗、提高效能。
  治理污染的首要举措是调整工作方针。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方针政策。这项方针政策已近30年了。中国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新老污染十分严重,有的已是“病入膏肓”。若继续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不能奏效的。必须调整环保方针,把“防与治”的关系做调整,实行“立足于治、着眼于防、以治促防、综合治理”。必须坚持在污染治防中打主动仗、打进攻仗,坚决把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各类新老环境污染实行彻底治理。同时要严格执行环境监管和环境司法执法,全面遏制企业偷排、漏排、暗排。加大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制裁和打击力度,形成治理污染的高压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实行跨越式发展。
  1、要把“十二五”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放在首要位置,做为头等大事,下决心攻坚克难,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继续实行总量容量倒逼、项目倒逼、审批倒逼、监管倒逼、责任倒逼、政策倒逼、信贷倒逼等各种倒逼机制,提高治理污染的力度。凡是达不到治理目标要求的,对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对所监管单位和责任人员都要讨一个说法。对于监管失职、渎职的要追究其责任;对企业不能达标排放的要限期整改或关停并转,不能不了了之。提高对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诚信度,取信于民。
  3、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和限批制度,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总量减排。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中要防止污染转移,由总量和容量控制地区转移到工业不发达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严格把住准入门槛,对“两高一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
  4、把关系民生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解决。保护环境要以民生为本。当前影响民生环境健康的有六大突出问题。一是喝不上干净的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是生命之源,若是一个人七天喝不上水就会死亡,说明水对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二是呼吸不上干净空气,空气被污染。由于空气质量不清洁,造成人类很多疾病。若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呼吸不上氧气也会死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对人类生存极端重要。三是吃不上放心食品,土壤被污染。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被污染了,种出来的粮食及各类食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牲畜和各种动物吃了对健康都会受影响。因此,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是维护吃上放心食品的根本措施之一。四是治“废”。治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由于工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在不断增长。若不抓紧治理就会危害社会、危害公众的健康。五是治理噪声、电磁辐射等。六是在治理环境污染中要兼顾对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总之,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履行其责任和义务,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