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碳中和承诺引发的联想

时间 : 2021-01-12     来源 : 未知     作者 : 孙晓华     点击 : 次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极其重大的承诺立即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博得多国政要及资深人士的交口称赞。
在我国宣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之前,已有70多个国家就此作出表示,皆为体现遵守《巴黎协定》,所不同的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碳排放大国中率先垂范,势必影响和带动其他国家积极跟进,        推动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早日实现。鉴于世界所要解决的矛盾绝不只是应对气候变暖,还有许多尖锐复杂难题,按照“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联想到中国在人类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各个方面所做的贡献,及现在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突出表现,我认为若全面看待中国对于碳排放问题的表态,应同国家综合实力、在全球治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守护地球家园的担当等联系起来,视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情,将对人类未来走向产生源远影响。基于这一认识,从中国的发展历程、崛起历程和中国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中国碳中和攻坚历程所具有的意义四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看法。

中国不寻常的发展历程有着启迪意义
        中国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物产资源等具有绝对优势,经济建设欣欣向荣,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强国富民”,曾经在较长时间内以GDP增速作为政府及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成效也显而易见: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连续保持了经济增长高速度,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被忽视了的是自然资源超常规应用、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右侧逆转等问题。由于外部条件急剧变化、内部矛盾大量显现,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警觉到以往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从而在理念、政策、举措上进行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增长速度运行在合理区间,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山水林田湖草的面貌和空气质量,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最普惠的福祉。
        中国从粗放型、集约型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看似是提法的变化,实则是内涵的变革。不同的发展方式,虽然都一定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所付出的自然资源代价和产生的效益有着本质区别,反映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重要性,说明自然规律的不可逆性和崇尚自然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也应当懂得地球最宝贵的则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无时无刻想到:家园一旦毁灭,人类何以生存?不妨记住习近平主席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各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世界、美好世界,使地球上的每一片天空绽放蔚蓝、每一块土地铺满绿色、每一汪水面透射清澈、每一条生命保持灵动,造福当代,泽被后世。

中国史诗般的崛起历程有着鼓舞意义
        中国曾有着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的辉煌,也有过饱受蹂躏的屈辱。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崭新纪元,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掀起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建设高潮。改变面貌的坚强决心、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超乎想象的冲天干劲、统筹协调的科学部署、同甘共苦的整体行为、排除万难的统一意志,汇聚成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使共和国的变化日新月异;短短的20来年,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了“两弹一星”等大国重器,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东方。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奋进、探索,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变革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对外贸易,激活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创造财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家的实力更强、底气更足。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引航中国高歌猛进、无坚不摧:脱贫致富、抗击疫情、复苏经济、治理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科技、壮大产业、以法治国、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增强国防、多边外交、防范风险,一个擘画连着一个擘画,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即便是在灾难降临、极不平凡的2020年,几乎所有国家都手忙脚乱地对付疫情的情况下,中国还能够克服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的正增长,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建成,可见战略定力之坚、应变能力之强、发展潜力之大、经济活力之足。
        毋庸置疑,中国正在崛起,而且是和平崛起。中国道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瞩目、向往,任何国家无需也无法照抄照搬中国经验,中国成功崛起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一个紧紧依靠人民的政党正确领导下,根据本国国情确定发展道路,建立与之相应的制度、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前行。发展中国家从中国崛起历程中,受到鼓舞并找到差距,予以修正、变革,就一定能够让人类有更多更好的创举。

中国领导人的心路历程有着化育意义
        尽管究竟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探讨没有定论,但谁也不能否认领袖、英雄人物在国家、民族前进中的作用。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很长时间陷于黑暗,是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行的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在黑暗中的徘徊、探索,赢得了翻身解放的光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之际,是邓小平这位超凡智者,指导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纷至沓来的考验面前,是习近平这位稳健舵手,驾驭中国这条大船过暗礁、跨险滩、冲激流,乘风破浪、驶向远方。习总书记最为了不起的是: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过去一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事情,使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强了起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远航。
        评说大国大党领袖的功绩,不能离开时代背景,不能不谈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路程。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朴素想法是“让所有中国人都吃上饭、吃好饭”。到了青年时代愿望上升为“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后又提出,人生不能单以解决衣食住行为满足,还应追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应以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与世界”。1919年他就豪迈地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毛主席说到了,也做到了。邓小平懂事起就萌生了一种“简单的爱国思想”,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是“工业救国”,到莫斯科学习,他表示“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在他88岁时,谈到:“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邓小平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更是为众人熟知。习近平在陕西农村插队七年,接触了勤劳朴实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农业现状,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有了初始的人民情怀,他当时就谈到“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果真从政后,职务虽不断提升,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扎扎实实做开拓性的工作,造福于老百姓。成为总书记后,告诫全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反复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总书记国内视察的足迹和言谈话语中,会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出发点、着眼点、立足点,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更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地践行,为祖国和人民有更好的前途、命运而不懈奋斗。
        由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世界各国领导人都能够在心中装着人民,当然不仅是本国人民,也包括世界人民,哪还会有战争、杀戮,哪还有眼下的疫情不断蔓延、肆虐?各国领导人若能够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环球同此凉热”“世界大同”,我们这个家园该是多么和谐、安宁?
       
中国就要开启的实现碳中和的攻坚历程,有着引领意义
        中国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愿景,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艰巨性主要在于改变久已形成的能源结构并非轻而易举,可是又必须改变,没有退路而言。
        中国的资源禀赋一直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化石能源偏重于应用煤炭,到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还高达58%,石油和天然气仅分别占20%和7%;美国、欧盟的化石能源主要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煤炭占的比例分别为14%、13%。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属于低碳能源,中国的低碳能源以水电为主,份额为8%,高于美国的3%、日本的4%、欧盟的5%,可中国的核能份额仅为2%,大幅低于美国8%、欧盟11%;再生能源方面,欧盟是9%,美国是5%,中国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为4%。再来看看碳排放量,中国98.39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27.2%;美国52.67亿吨,占比14.6%;印度24.67亿吨,占比6.8%;俄罗斯16.93亿吨,占比4.7%;日本12.05亿吨,占比3%。若按平均排放量计算,中国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必须承认增速快、增量大。我们承认碳排放增速快、增量大、占比高,并不意味着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推卸责任,世界总排放量降不下来,气温必然升高,受害的是所有国家,实现碳中和应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
        中国作为一个向来负责任的大国,既然对碳排放问题作出郑重承诺,就一定会努力做到。2020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专门列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抓紧制定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生态环境部和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研究,尤其是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实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革命,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时代逐渐来临。中国实现碳中和肯定是一大工程,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方面建设要以此为向、为标,严格限制碳排、合理利用碳能、充分发挥碳汇,顶层设计,全面实施,其中技术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围绕实现碳中和的科技攻坚历程从今年起必然启动。从2005年到2019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4倍,而同期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从7.4%提高到15.3%,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碳排放脱钩,这说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不仅不妨碍增长,还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和市场,还能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实现碳中和,中国已经全面行动起来了,可以相信,这将对全球各国提升目标、强化行动起到引领性的作用,也会重塑全球在重要议题上的多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环保联合会愿尽微薄之力,为国家碳达峰后稳降最终实现中和而积极努力地做出贡献!

(作者:中华环保联合主席 孙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