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联合会要闻 > 正文

建立“碳普惠合作网络”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时间 : 2022-06-15     来源 : 未知     作者 : admin     点击 : 次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动员全民参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将“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纳入顶层设计,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并要求在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碳约束时代“双碳”目标时刻在线,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显得日益重要,两者须臾不可缺,也是被赋予的鲜明时代的特征。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的主动自觉选择”。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碳中和”概念应运而生,相关举措是数字化与绿色化结合的创新,社会关注度较高。中央网信办主要领导同志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强调,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并将其作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推动消费端碳减排,倡导碳普惠机制应用推广,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机构合作发起的“碳普惠合作网络”,是一项有益尝试和探索,“碳普惠合作网络”达成的共识,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用数字化实现消费端减污降碳跨行业跨地域合作行动的重要基石。


一、“碳普惠合作网络”是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阶段

  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重要途径。纵观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归纳为知识传播、大型活动、激励引导和社会参与四种主要形态,它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过程的基本国情相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和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迈入“十四五”,我国相继出台了鼓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性文件。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鼓励各类销售平台制定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激励办法,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直接补贴、降价降息等方式激励绿色消费。鼓励行业协会、平台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共同发起绿色消费行动计划,推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产品和绿色消费场景。绿色积分和消费券等奖励措施要落地生根,需要明确界定减排行为,这是积分奖励的基础,这个难题越来越紧迫的提到日程上来了。

  数字技术为这些难题的解决和更高效运行提供了可能,普惠制的理念有了落地的基础,包含碳普惠标准体系和数字技术平台的“碳普惠合作网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全民参与气候与环境治理体系,创新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阶段。

二、“碳普惠合作网络”是推动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碳普惠合作网络是多元化、非营利性、自愿性协作的,为促进碳普惠机制扎根,以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共建、互利、互惠为工作原则,认同碳普惠推动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价值,是各成员的基本共识。以公众碳减排的成果,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碳普惠合作网络是适应社会化运作的机制创新。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参与方面多。碳普惠合作网络在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汇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媒体、国内外社会组织等各利益相关方,致力于推动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带动公众减碳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支撑地方政府形成统一的碳普惠机制,多方面导入资源,共同助力消费端碳减排。同时让广大公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实现多元化的碳普惠激励模式的良性运转,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公众的绿色低碳价值理念和文化风尚,逐渐从激励回馈过渡到自觉行为阶段。

  其次,合作方式新。“碳普惠合作网络”不是垂直决策结构,而是由跨行业、跨地域的不相互隶属的机构组成,并且是开放的,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需要,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网络促进自由组合开展各类碳普惠合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聚合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力量,推动碳普惠机制广泛应用,支持构建减污降碳全民行动统一战线。

  第三,数字化程度高。“碳普惠合作网络”发挥各参与方的自身优势,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技术交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产业共兴等方式,助力科技、理念、制度和机制创新,将产品碳中和与碳普惠市场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可持续的数字化的绿色消费方式,努力打造出一系列“数字碳中和”的成功案例,助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三、“碳普惠合作网络”是助力碳中和的新动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54.3%,2011-2019年,我国消费率平均为53.4%。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消费领域的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53%。虽然,我们距离消费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72%这一世界平均比重,还有不小差距,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庭生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预测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我国消费端减污降碳面临严峻挑战。从世界范围看,消费端减排也是个共同的挑战。

  实现“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重点是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消费模式、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碳普惠合作网络”将更好地推动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标准体系建设,支撑企业数字化带动公众减碳,支持地方政府建设统一碳普惠平台,实现多元化的碳普惠激励模式,凝聚广泛共识和团结最广泛社会力量,不仅是“碳普惠合作网络”的应有之意,也是助力碳中和的新动能。

  “碳普惠合作网络”将推动碳普惠机制得到更广泛地应用,期待它早日结出丰硕成果,这也将是我们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实际贡献。

  (作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杜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