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天津滨海新区七年发展 练车场成世界500强聚集地

时间 : 2012-10-30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7年,这里从练车场变成了世界500强聚集地;7年,这里的常住人口从140多万增长到253万;7年,这里的海洋经济从未纳入区经济总量统计到占经济总量的54%。这是滨海新区用7年时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2005年,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7年后,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3年,天津滨海新区建成面积110.85平方公里的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政策和任务;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成立滨海新区政府,标志着新区开发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近年来,滨海新区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站在新的起点,滨海新区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练车场成世界500强聚集地

  刘莉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指着滨海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告诉记者:“前几年这里还是练车场,2003年的时候,我在驾校学车,教练把我们从市区带到这里练车,因为这里马路很宽、人车很少。”

  “2005年,我来天津读书。那时候的滨海新区就像老家的县城,稀稀落落的几棵树立在马路边上,一些民居散落在各个方向,一眼望去基本没有成熟的住宅小区。”在滨海新区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小彭表示,“这几年滨海新区就像个不断成长的小姑娘,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如今的滨海新区总面积为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了253万。当年的“马路驾校”再也寻不见踪影。

  如今,滨海新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滨海新区区委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新区已经具有了三星电子、中国石化、中国海油3个工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109家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竞相在新区落户,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航直升机天津产业基地、空客A320、无人机项目、载人航天空间站等相继落户建成投产……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保持22.5%的增长速度。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6206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市和地区中的排名不断前移,位列第10名。

  “1995年前后,每年收上来的海域使用金只有几万元,现在1年的海域使用金最多时已经达到20亿元。”天津市海洋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刘旗开的话印证了滨海新区的飞速发展。

  包括连续多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的滨海新区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海洋撑起半边天

  “滨海新区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好。外国或外地的客人来了,我们一般都会带他们到滨海新区来看一看,他们都觉得耳目一新,很多人表示震撼。”天津市海洋局副局长于广琳告诉记者。

  从荒无人烟的马路驾校,到值得带客人参观的城市名片,这中间凝聚着滨海新区人无数的智慧和汗水。

  其间,滨海新区按照天津市双城双港的空间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空间布局。“一城”即滨海新区核心区,“双港”即现有的天津港区和新开发的南港区,“九区”即9个产业功能区。在9大功能区中,选取了10个重点开发区域,以战役的形式进行重点开发,因此又被称之为“十大战役”。“十大战役”是滨海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攻坚决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决战。

  而这“十大战役”中,滨海旅游区建设、临港工业区建设、南港工业区建设等8个项目,都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为天津海洋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天津153公里的海岸线全部在滨海新区。除了部分海洋科研服务业外,95%的海洋产业也都集中在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已经占滨海新区经济总量的54%。”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经济管理处处长杨立告诉记者,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全部都在滨海新区。以海水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也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海洋系统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申请优惠政策方面,天津市海洋局近年来多次到国家海洋局和国土资源部协调工作,先后批复了100余个子项目的海域使用申请,保证了滨海新区“十大战役”重大举措的顺利实施。天津市海洋局还促成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政府高层领导会商,于2006年制定了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8条政策,这也是国家部委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

  在制度保障方面,天津市海洋局先后起草、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了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

  在海洋规划方面,天津市海洋局在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后,编制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并于2008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的获批,为实现滨海新区总体规划、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天津市进一步加强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此外,天津市海洋局还成功申建国家海洋博物馆、圆满完成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初步建立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海域开发与保护规划,突破性地尝试开展了海域与土地使用权联合招拍挂方式等,依法保障重大项目用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与人民共享,滨海新区经济的巨大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冲着滨海新区机会多,班里很多同学毕业时都选择留在了新区工作。”当提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小彭摇了摇头,“好在现在过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太惬意了。”如今,小彭正在琢磨物色一所房子定居滨海新区。

  小彭心态的变化,来自滨海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的理念,以及大力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的政策。

  于广琳告诉记者,滨海新区的定位高、起点高,很早就开始注意环保问题。滨海新区的工业园在建设之中就始终坚持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围填。“由于天津市海域面积小,并且渤海湾相对封闭、循环较慢,所以滨海新区一直格外注意环保问题。市海洋局高度重视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加大对污染物排海量的控制,实现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围海造田时,特别注意避免将掺有泥沙的海水排入大海,平时对于海上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也相当严格。”于广琳说。

  今年8月,在滨海新区聚焦“十大战役”、关注“十大改革”媒体峰会上,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曾经这样向媒体描绘滨海新区的发展思路:滨海新区区政府通过大力实施水资源、能源、环境整治等工程,坚持抓好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在快速发展中留住蓝天碧水。滨海新区坚持走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抓住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推进生态文化4大重点,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将新区全境建设成为天清水蓝、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区。

  “滨海新区不仅绿化做得好,建设理念也很新颖。很多景观带都是和天津的城市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的。就连街道的命名也很有特色,从南至北依次是一大街、二大街、三大街……既朗朗上口,又不会和其他城市的街道重名。” 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特色,于广琳如数家珍。

  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地区

  2011年,天津市海洋局联合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财政局制定了《天津市科技兴海行动计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已经获得天津市政府的批复。“这是全国首个由海洋部门制定的省级科技规划。”杨立自豪地说。

  《计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区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显著增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基本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努力建设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生态宜居建设等7个方面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于广琳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为了实现《计划》提出的目标,天津市海洋局确立了海洋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兴海为支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提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全面和谐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