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专家解读:严寒难耐 这个冬天为啥这么冷?

时间 : 2012-12-29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冷!中国中东部许多地区,24日集体刷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纪录;俄罗斯,笼罩在1938年以来的最强寒流之中,近10天来至少88人被冻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白天最高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

这个冬天特别冷?是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气象专家告诉我们,今年包括美国东部在内的全球多地都将度过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全球不是正在变暖吗?每一次冷空气来袭时,人们都忍不住发问。没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以冬天的严寒来否定全球变暖。寒冬是这一年的这一季,而变暖是地球正在经历的长期性趋势。极端的冷暖也恰恰是全球变暖下我们见证的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那么,这一季为何如此之冷?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机构负责季节预测的专家朱达?科恩介绍说,实际上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就拉开了今年严冬的“序幕”。强降雪会影响极地急速运动气流(又称喷射气流)的走向。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地区上空形成强冷空气,使得喷射气流“跑偏”,这就好比河流中突遇大石。

喷射气流改道,其波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入大气同温层,使得北极地区气温稍升。这又反过来会削弱喷射气流,促使其向低纬度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的更广泛地区。这一历程被称作“负相位的北极涛动”,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戴维?罗宾逊介绍说,此时尤其有利于形成风暴系统。

与晦涩的气象学名词相比,北极海冰融化与寒冬的关联也许更容易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北极附近冰层覆盖面积“创纪录新低”,今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

海冰融化直接导致北极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深色系的海水显然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热,因此北极海域上空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温暖。裸露的水域会比冰冻时蒸发更快,而温暖的空气也能藏匿更多水分。富含水分的空气移动到西伯利亚地区,导致了强降雪。

与此同时,科恩等气象学家认为,北极地区的温暖空气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减缓喷射气流,使其向南移动。他们认为,美国大陆今夏的大面积干旱以及今冬的超级严寒都与此有关系。

总体看,北美、欧亚这几年的严寒,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除了严寒,还会遭遇炎热的酷暑、狂暴的飓风、滔滔的洪水等。

■专家释疑

冷空气强度大是因为来自北冰洋冷源地区的冷空气,蓄满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冷池子”

近一个月以来,我国遭遇数轮冷空气侵袭,部分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和雨雪等天气,公众普遍感觉“这个冬天有点冷”。冷空气源自哪里又为何频袭我国?几次寒潮过程呈现出了哪些特点?接下来一段时间天气形势又将如何发展?日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中国气象网与新华网联合访谈,为读者答疑释惑。

记者:今年入冬以来,我们经常能听到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冷空气入侵我国”这样的预报,广大公众也确实普遍感觉今年冬天特别冷。请问入冬以来强冷空气总体情况如何?

何立富:最近一个月以来公众普遍感觉天气比较寒冷,这与我们的观测结果确实是吻合的,据实况监测,我国大部尤其是东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偏低1至2摄氏度,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则偏低2至4摄氏度,部分地区偏低6摄氏度,所以和常年相比会感觉比较冷。

进入11月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11月初至今,全国范围有七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冷空气活动,中央气象台针对其中三次强冷空气过程发布了寒潮预警,分别是11月1日至3日,12月9日至11日,12月20日至24日。这三次冷空气过程一次比一次强,第一次过程给华北黄淮带来了初雪天气,第二次导致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大幅下降,近期这次冷空气影响范围更广,全国大部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气温大幅下降,一些地方最低温度突破了历史记录极值。

与往年同期相比,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次数并未明显偏多,但强度偏强,尤其是刚刚提到的三次全国范围的寒潮过程。

记者:这些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起源在哪里?为什么有些是“弱冷空气”,有些又是“强冷空气”,是什么导致冷空气有强弱之分?

何立富: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大多数起源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地区。前面说到的七次冷空气过程中有四次起源于中西伯利亚,影响我国相对偏北和偏东的地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另外三次冷空气过程路径偏西,从新疆地区开始沿西北向东南方向侵袭给我国带来大范围大风和降温天气。

至于冷空气为什么有强弱之分,我们可以把西伯利亚地区看成是一个“冷池子”,里面不断蓄着来自北冰洋冷源地区的冷空气。一旦冷空气蓄满就会倾泻而出,强度自然就强;若冷空气汇集不足,此时又在偏北气流引导下向南爆发,势力就会弱一些。

记者:12月20日开始的这次寒潮过程威力不小,给多地带来了剧烈降温,尤其24日早晨有不少城市气温创新低,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以及这次寒潮的特点。

何立富:这次全国大部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导致多地出现了剧烈降温和雨雪大风等天气,具有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突破历史记录极值多、雨雪范围广、北方雪灾重等特点。

受降温影响,西北、内蒙古、东北、华北、黄淮、江淮及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出现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今日(24日)早晨,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共21个气象观测站突破建站以来12月气象记录最低值,河北围场(零下32.3摄氏度)、赤诚(零下29.0摄氏度)、山东牟平(零下19.8摄氏度)等地突破建站以来冬季的气象记录最低值。

此外,受强降雪和大风影响,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出现了雪灾。

记者:这股冷空气马上要结束了,接下来我国的天气形势如何?未来是否还会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何立富:随着这股强冷空气过程的结束,今日白天开始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开始缓慢回升,26日至28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以及淮河以北地区等地将迎来新一轮降水天气过程。12月27日至30日前后,还将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届时降雪范围将逐渐向长江沿线至江南北部地区蔓延。

未来一周,建议新疆、内蒙等地做好雪灾防御工作,防范降雪过程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设施农业、畜牧业、电网安全等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做好救灾安置工作;江淮、江汉、江南等地提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配和供应,加强交通管理和卫生应急准备工作;江南、华南等地加强农田的清沟理墒、排渍降湿,预防或减轻湿渍害影响。(苏影 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