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官方民间竞速跑 中国地震预警路线图之争调查

时间 : 2013-02-28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在成功预警2月19日云南巧家4.9级地震后,王暾以及他背后的民间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高新所”)名声大噪。

  这次被称为“中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的事件,或许给了同样在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中国地震局不小的压力,此后几天时间中,中国地震局以及具体负责地震预警系统研发的福建省地震局,连续通过媒体发声,公布最新的研究进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局的信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但王暾似乎并不认可官方的努力,“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进展远远落后于我们,而到目前为止,福建地震局还未进行全面的地震预警试验,而我们的预警系统已经经过了超过1000个实际地震的检验,大于2.7级以上的地震没有漏报,我们掌握着国内最先进的地震预警技术”。

  按照时间表,国家科技部将在3月对福建省地震局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如果获得通过,那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获得发改委通过将仅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将在国内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全面使用,这对于王暾以及背后的高新所而言,并非好消息。

  当王暾宣称所掌握的地震预警技术比地震局还“先进”时,这场官民之间的竞速跑已经充满了火药味: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路线之争。

  官方民间竞速跑

  这场官方与民间机构的竞速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

  面对汶川地震的惨痛灾害,王暾回国后,在各路地震专家的支持下,组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亦是在2008年,中国地震局向科技部提交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建议书,作为上述项目的首席专家的金星,目前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长。

  但在王暾个人看来,从2008年起步后,在地震预警领域,其技术突破能力超过了中国地震局。

  如今,王暾的高新建立了名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依靠汶川地震的余震,开始实际地震预警检验。而与之相比对的是,中国地震局的项目及各课题可行性报告在2009年6月5日才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可行性论证后,该项目最终在2010年3月7日在福建省正式启动,并于2012年9月开始,依托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进行试运行。

  “2011年9月的时候,我们的预警系统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两万平方公里,并通过对汶川地震余震的实际检验,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数据”王暾说,而其研发的预警系统,于2012年9月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星并不愿对王暾的工作进行评论,他认为“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对记者表示,“3月国家有关部门会对福建局研发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等验收完成后,再来详细说一说一些事情”。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陈会忠则认为,目前外界批评福建省地震局预警系统研发迟缓,比较片面,实际上最近几年,福建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王暾团队仅仅进行地震预警而言,福建局的台站功能定位是综合性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