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南京江畔湿地“乐园”迎候鸟南归

时间 : 2022-12-14     来源 : 中国环境     作者 : 杨柳 张健     点击 : 次     

       初冬时节,在江苏省南京市新济洲、龙袍、绿水湾、池杉湖等湿地公园内,从西伯利亚等地陆续迁徙而至的野生鸟类,正以一曲曲欢歌上演着“季节限定”大聚会。绿头鸭、鸬鹚、灰背鸫、小天鹅等候鸟成群结队,它们时而飞舞盘旋,时而觅食嬉戏,为城市的天空带来无限生趣。

       近年来,随着南京市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开展,长江南京段水域生态持续改善,越冬候鸟纷纷用翅膀为南京湿地“投票”,一幅人鸟和谐的新景象跃然展现在眼前。



图为在新济州湿地公园上空自在飞翔的白琵鹭。袁斌摄

良好生态引鸟类“明星”来越冬

       “‘老朋友’们回来了,今年比去年早来一周左右。”就在立冬前不久,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像往常一样打开洲岛生态监控,他惊喜地发现,百余只白琵鹭在子汇洲的湿地、沼泽间觅食、游弋。

       “白琵鹭体态优雅,有‘飞鸟美人’的别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物种。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来这里越冬的白琵鹭共891只,占东亚—澳大利西亚区域种群总量的5.77%。”李全文介绍道。

       作为“长江入苏第一洲”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为了给迁徙候鸟打造一方“安乐港湾”,尽可能维持岛上的原生态,公园已“休养生息式”地修复保护了20多年。

       早在2000年,公园率先探索“整体性、原生态、系统化”的湿地保护新路径,积极开展栖息地保护保育与修复,最大程度减轻人为活动带来的干扰,同时通过退耕还湿、退渔还湿,落实了洲滩内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等多种湿地生境的生态修复,优化湿地系统的自然演替,为更多的动植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截至目前,新济州湿地公园湿地率达69.97%,湿地植物由2016年的354种增加到555种,动物由254种增加到355种。如今的新济州,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江中绿宝石”,也为60余种越冬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

       “生态环境优越、鸟类食物充足,这些年,岛上的鸟类住客每年都有新增。”文全每天都要查看岛上架设的25个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期待着新旧“伙伴”的到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预计仍会有大量的白琵鹭及花脸鸭、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冬候鸟前来越冬。我们也会密切这些珍稀濒危候鸟的迁徙状况,给这些‘歇脚’的候鸟‘保驾护航’。”李文全说。



图为江宁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阮忠摄

倾心守护,共赴一场“天鹅之约”

       霜降的第二天,在溧水区洪蓝街道姜家村的各个微信群,一张照片被不停地转发。画面中,20多只羽色洁白的大鸟栖息在石臼湖澄澈的水面上,随着照片的流传,喜悦也在传递。

       “绝对是天鹅!”70多岁的老姜,是土生土长的姜家村人,也正是他在湖边日常巡逻时第一个观测到天鹅的到访。在他年轻时,石臼湖上飞鸟翔集,天鹅并不罕见,可二十年多前,湖面上只剩下围捕的网和渔船,石臼湖湿地一度陷入死寂。

       石臼湖是为数不多的通江湖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日出斗金”之说。溧水区林特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溧水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河湖水系连通,严格落实长江禁渔,20余公里的沿湖堤岸建设有24个数字监控设施,全天候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及时发现破坏湿地的行为。

       “野生动物和宠物不同,对人类的畏惧更多。”溧水区林技站的工作人员说。天鹅是一种“娇气”的鸟类,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高。要安静、要干净、要食物充沛,要气候合适,石臼湖满足了这一切,而村民和动物保护者们也默默提醒自己,有一种守护叫作“不打扰”。

       现在,每年冬天的候鸟迁徙季,溧水区林技站都会组织3条巡查路线,开展沿湖人工监测,每日上报鸟类监测情况。从常见的白鹭、喜鹊,到重点保护的东方白鹳和天鹅……无论是远方来客,还是本地“土著”,这群小生灵的一举一动都被温柔而遥远地注视着。“在我们村,再淘气的‘小鬼个’(溧水方言,即小孩子)都知道看这些天鹅的时候不能大声吵闹。”溧水区洪蓝街道姜家村党总支书记陈培工说。

       人类主动后退,鸟儿结伴而来。现在,这个苏皖交界处的湖泊成了众生共享的家园。“我们欢迎各地的摄影‘发烧友’前来石臼湖欣赏冬日美景,同时带着爱鸟护鸟的‘文明礼仪’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天鹅之约’。”陈培工说。

湿地保护显成效,珍稀鸟类来“做客”

       眼下的玄武湖,是候鸟们欢舞的天堂,“回头客”鸬鹚、白骨顶早已如期而至,上演着“后湖飞鹜”盛景;龙袍长江湿地公园内的“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也在不停盘旋,向同类发出集结信号……“芦花如雪,候鸟翩飞”,《诗经》里的绝美意境,蕴藏在南京各个湿地的角落里。

       近年来,南京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对长江沿岸进行大面积增绿复绿、修复湿地,在南京的各处湿地公园内,陆续迁徙而至的候鸟们蹁跹飞舞,彰显着南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恒心与决心。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湿地资源及类型极为丰富,保护和科学管理湿地资源历来是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市绿化园林局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王勇介绍。为让丰富的湿地资源润泽普惠南京,近年来,针对湿地的保护一直在持续扩容——南京市已先后建成9省级湿地公园,江宁的百家湖、秦淮新河等也陆续纳入保护范围,用一系列举措保护了南京最为典型的湿地资源。

       “去年对我市主要湿地开展鸟类年度调查,共发现鸟类16目52科127属201种,占南京地区历史记录鸟类物种种数的73.9%,占江苏省鸟类种数的45%,其中水鸟调查到78种,而2019年至今共监测记录鸟类17目52科214种。”

       王勇表示,近年来的监测收获越来越多的惊喜,监测到了东方白鹳等3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鸿雁、白额雁、小天鹅、鸳鸯等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并包括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鸿雁、红头潜鸭、田鹀等6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南京湿地保护成效可谓逐年提升。”

       像呵护眼睛一样保护、修复湿地,让越来越多的鸟儿在途经南京时爱上这里。未来,南京将进一步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能力建设,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濒危鸟类保护工程等,加强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构成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