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宁夏生态环境晒出亮眼“成绩单”

时间 : 2024-01-31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作者 : 崔万杰     点击 : 次     

       “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地级城市实现噪声自动监测全覆盖,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首次获得优秀等次,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提前两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四五’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颜值”“气质”俱佳,今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守护绿水青山“成绩单”。

       2023年,宁夏坚持生态优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生态环境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宁夏蓝”“黄河清”“贺兰晴”“六盘绿”成为宁夏人晒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的热图,也成为宁夏生态环境“大美名片”。

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

       监测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优水质,2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0%,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提前完成排污口监测溯源和生态环境部交办清单中30%的整治任务,整治入黄排污口1175个。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水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继银川市之后,固原市也通过了区域再生水试点城市评审。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渝河当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名副其实的享受国家级荣誉的河流。近年来,宁夏在治理渝河的过程中,以控源截污为重点,加强沿线入河排污口整治,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雨污分流、河道疏浚、水库清淤、生态修复等工程,渝河水质已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至Ⅱ类,植物覆盖度和河道自净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成为宁夏出境河流中水质最好的水系。

       如今的渝河,不仅吸引了诸多鱼类鸟类“安家落户”,也成为当地的生态廊道、湿地廊道、景观廊道、经济廊道,实现了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抬头所见皆是蓝天。”家住宁夏固原市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喜欢随手拍下身边的蓝天白云,发在社交平台上,她表示“固原蓝”超治愈,那种蓝清爽而又纯粹。记者注意到,2023年,宁夏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9年达到80%以上,而固原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成为宁夏“气质”最好的地级城市。

       “宁夏蓝”离不开以PM2.5和臭氧污染为主线、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据了解,过去一年,宁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243个,报废注销老旧车辆3.2万辆,完成散煤替代15.65万户,通过强化预报预警、统筹调度、联防联控、联合会审和“线上+线下”帮扶等方式,全力克服沙尘天气频发,干旱高温、静稳少雨等不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从数据上看,部分市域环境空气质量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指标还有所改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降低1微克/立方米,降幅位居全国前列,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降幅达70%。

生态环境示范创建再获新成果

       毛冠鹿首次现身六盘山,玉带海雕再现宁夏沙湖,六盘山区首次黑眉柳莺,红外相机在贺兰山“邂逅”白尾鹞……近年来,一个接一个的“惊喜”经常见诸各大报端。

       生态好不好,不单要看数据,还要看动植物的“真切感受”。野生动植物种类变多了,种群数量增加了,说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了比以往更多的动物种类,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能为动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宁夏是经济“小省”,地区生产总值5300多亿元,却是生态“大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六种主要类型,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齐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宁夏丰富的生态系统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还担负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特殊使命任务。

       2023年,宁夏锚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走在沿黄地区前列的目标,按照“突出特色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填补创建空白、形成创建梯队,提高创建质量、放大生态效应”的总体思路,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以“增数量、填空白、抓载体、强应用”为主线,吸纳借鉴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做法,深度挖掘创建主体内在优势和潜力,培育类型多样、数量可观、题材独特的市、县(区)、乡(镇)、点(位)创建梯队,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宁夏样板。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沙漠县城”盐池县,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曾是盐池县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经过多年的防沙治沙以及生态修复和治理,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3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36%和58.5%,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盐池县先后还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盐池县荣获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这曾经是用来描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所在昔日戈壁荒滩的一句唱词,闽宁镇通过黄河扬水、菌草固沙、改良土壤、植树造绿,美化了乡村颜值,筑牢了生态根基,积累了“金山银山”资本。2023年,闽宁镇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闽宁镇不仅成为生态移民、东西协作扶贫的“样板镇”,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示范创建的标杆。

       至此,宁夏已有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分别是吴忠市、固原市、盐池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分别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固原市泾源县、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固原市隆德县、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永宁县闽宁镇。

夯实生态绿色发展基底

       严把环保准入关,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集中审批一批,上门服务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环保项目,创新“三个一批”工作模式,深化环评审批四级联动。2023年初,宁夏生态环境就打出环保服务“组合拳”,以务实的举措助推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少跑路,用实实在在的举措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区约5000个建设项目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如投资40多亿的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项目,仅1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环评审批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实现22个工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整体性提升工业园区本质环保安全水平保供煤矿环评审批走在全国前列,专人专班跟进指导帮扶,完成丁家梁煤矿、红四煤矿等项目环评审批备案,全区新增煤炭产能250万吨。“两高”项目审批数量实现三连降,同比降幅达到50%。

       吴忠市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等方面不断完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与模式,在全国81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中脱颖而出,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低碳城市发展宁夏经验。碳排放权改革优秀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交流。

       构建碳达峰“1+N+X”政策体系,持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1%、利用率达97%,宁夏成为全国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开发强度最大、人均装机最高的省区。创建绿色园区、工厂、矿山和绿电园区等172个。现有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可满足镇域范围内需求,闽宁镇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绿电小镇”,向碳中和小镇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宁夏还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共29家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交易量1129万吨,成交总额7.64亿元。修订完善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制定小排放量项目交易简易流程,全年交易277笔、3108万元,位居沿黄省区前列。

       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2023年,宁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再创佳绩,先后有两个项目纳入中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银川市东部片区生态环境引领经济发展(EOD)项目和贺兰山(东麓)金山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及配套产业开发(EOD)项目,总投资52.31亿元。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模式,合作金融机构达到8家,累计投放绿色信贷200亿元以上,合作期间承诺绿色信贷投放规模5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