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新办: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时间 : 2024-03-15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作者 : 吕望舒     点击 : 次     

       “当前,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推进河湖系统保护治理方面,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我们将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等能力。”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国新办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10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国家水安全战略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创性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河湖系统保护治理  强化河湖库管理保护

       河流湖泊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在于流动。受资源禀赋条件限制、人类活动加剧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等生态问题。

       针对河湖生态系统存在的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态流量保障不够、水土流失等问题,水利部门从各地的母亲河做起,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河流流动起来,把湖泊恢复起来,成为建设幸福河湖的具体行动。

       当前,通过“母亲河”复苏行动,断水百年之久的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断流26年之久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白洋淀水域面积保持稳定,一系列成绩的取得,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为推进河湖系统保护治理,我国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为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水利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全国河道非法采砂整治、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河道问题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24万多个。

       “我们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划定133万公里河流、2057个湖泊的管控边界。当前,七大流域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部批复实施,省级负责编制的501个河湖岸线规划完成批复476个。”于琪洋说。

       除此之外,当前水利部推动完成7280条河湖的健康评价,逐河逐湖建立健康档案,滚动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方案7万多个。指导各地开展3232条幸福河湖建设。

推动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率达到72.56%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基本构建,流域管理机构建立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机制。23个省份党委、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27个省份建立水土保持联席会议制度,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水利部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2.76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2.56%。”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

       除此之外,陈明忠介绍说,我国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有力有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出台水土保持空间管控、信用评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导则等,全过程全链条加强监管,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

       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方面,水利部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区域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4000多条。

       “当前,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立项实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学科建设、监测与信息化、科学研究、标准体系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陈明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保护“控增量”、综合治理“减存量”、强化管理“提质量”,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近年来,我们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刘伟平表示。

       当前,我国节水制度政策逐步建立,《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印发实施,加强重点区域节水、非常规水配置利用、节水宣传教育等政策文件也先后印发,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全方位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节水优先”不是简单地减少用水,而是要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定额指标体系和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是有效保障水安全的治本之策。

       刘伟平介绍说,近年来,水利部牵头20个部门建立了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3%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

       当前,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已经累计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节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3个省份出台“节水贷”金融产品,贷款金额超过2100亿元。

       除此之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也在持续增强,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制定发布,引导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节水中国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品牌的打造也进一步引导公民节水意识。

       “我们与多部门联合选聘中国‘节水大使’,建成了一批节水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节水科普效能提升行动计划等也开始实施,努力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的良好氛围。”刘伟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