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吉林样板”实现发展新突破

时间 : 2024-03-18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作者 : 潘瑜 吕俊     点击 : 次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工作任务首位。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旗威说:“吉林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锻造新质生产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吉林贡献力量。”

技术创新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立法和大力总结推广‘梨树模式’,在黑土地保护上持续发力,‘耕地中的大熊猫’我们一定会细心保护好。”

       3月8日上午,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在人民大会堂走上“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分享技术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故事。

       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每年秸秆产量高达4000多万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韩凤香代表说,这两年通过将秸秆留在地垄上,行与行之间覆盖着厚厚的玉米秸秆,为黑土提供保护,吉林的黑土地“肥料”越来越厚,地里土壤黑了,蚯蚓多了,产量高了。“我们还在探索玉米秸秆养牛,牛粪发酵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黑土地上的秸秆变‘宝’,好地出好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吉林省通过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位于吉林省西部的查干湖,近年来启动实施西部河湖连通工程,让查干湖的水流动起来,目前,查干湖每3年就可以完成一次水体转换。松原市围绕查干湖及周边先后谋划并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类项目76个,总投资73.38亿元。目前,查干湖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

       依湖而建的查干湖生态小镇,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如今的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吉林省着力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作物茁壮成长。

模式创新 因地制宜巩固“绿色家底”

       “如今,在朋友圈‘晒’吉林蓝,已经成为吉林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骄傲。厚重的‘家底’不仅要守护好,更要发展好,更好地造福于民。”韩凤香说,“近年来,吉林省‘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吉林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绿色福利’。”

       “要让群众抬头可见蓝天,就要出实招、上硬招,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景利说,结合实际,白城地区积极推进燃煤锅炉管控,建立底数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实施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不断淘汰和取缔10蒸吨以下老旧燃煤锅炉,目前是吉林省唯一一个全域实现热电联产的地级城市。

       白城市作为全国唯一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强化清洁能源替代管控,指导重点排放单位自主建设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年替代原煤约50万吨。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吉林大地上绿色发展的“生态样本”越来越多。

       在延吉,沿着布尔哈通河和烟集河两岸望去,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相得益彰,众多“口袋公园”成为市民游玩的热门打卡地。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孙东升介绍说,延边以“一盘棋”思想统筹“三水”共治,聚焦“人水和谐”,延边州2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95.8%,水质提升实现“三连跳”,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过去的2023年,吉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份“绿意满满”的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新高,位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二;生态质量状况连续20年保持良好。

       群众身边的优良天数、映入眼帘的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万顷良田,是吉林人民可触可及的生态“福利”,更是吉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气。



万绿葱茏,夏日的查干湖生机盎然、美景如画。

管理创新 统筹布局汇聚澎湃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硬道理。为了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吉林站在振兴发展大局纵深谋篇布局。

       多年来,吉林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生态产业化为路径,加快“两山”转化步伐。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向绿色要特色。同时深入发展冰雪经济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省逐步打造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长白山、查干湖”两块“金字招牌”,“东有虎豹、西有白鹤”两个“生态地标”。

       “2023年,吉林省以‘实现生态县创建县域全覆盖、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全覆盖’为目标,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全省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王宏媛说。

       目前,全省共有11个县(市、区)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县(市、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明辉介绍说,“正在研究编制的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聚焦吉林维护‘五大安全’的职责使命,以‘4+6’模式,对美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布局,扎实推进生态强省与美丽吉林建设有序衔接。”

       “4”即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保护的先行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全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先行示范区,高标准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先行示范区,全方位打造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先行示范区。

       “6”即清洁低碳、动力十足转型发展样板,蓝天碧水、健康安宁的宜居家园样板,沃野千里、优质高效的土壤保护样板,命脉相连、持续稳定的生态安全样板,粮香果鲜、冰兴雪旺的生态振兴样板,智慧高效、现代文明的环境治理样板。

       一项项指标,一条条举措,让吉林底气更足,目标更清晰。吉林省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开创美丽吉林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