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17核安全公众宣传 > 科普 > 正文

核安全公众宣传手册

时间 : 2017-11-17     来源 : 未知     作者 : admin     点击 : 次     

前言

      1945年8 月6日、9日,美国将两颗名为“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嘎然而止。
       从此,核武器进入大众的视野,随后很多国家为求自保研究开发核武器,因为没有核武器的制约,就会被其他国家常规武器肆无忌惮地入侵。核武器成为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举国沸腾。从此中国进入世界军事强国之列。
      核能,则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核能广泛应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希望。核电站是人类利用核能最广泛的代表。目前,全世界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截至2016年4月,全球在运核电机组共计444台,总装机容量38627.6万千瓦。根据世界核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全世界核能发电总计24413亿千瓦时。全球发电总量中,核能发电比例超过10%。其中,法国核能发电比例最高,核电发电占法国全部发电量的76.3%;拥有核电站数量最多的是美国,目前拥有104座反应堆,核电发电量占美国总发电量的19.5%;我国大陆核电发电量占大陆总发电量的3.01%。
      其次,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必须应用更清洁的能源。而且,核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能源。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能源消耗量巨大,发展核能符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了解掌握核安全有关知识,科学理智对待核项目,是大国公民应有的素质。

      一、核电站不是核武器

      核武器和核电站两者都是利用核能、核技术,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核武器是用于战争和防御的,一旦爆炸,毁灭性极强、范围大,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核电站是核能的和平利用,是造福人类的发电设备。
      核武器一旦爆炸,不可控;而核电站是可控的。
      核武器是利用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而产生的爆炸,具有大规模杀伤力。而核电站仅仅是利用核裂变,相对不受控的核聚变,核裂变是可以人为的控制的,虽然产生的能量远远比不上核聚变,但其产生的能量也是巨大的,而且,核裂变是缓缓释放的能源,容易应用和控制。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基本掌握安全利用核方面的技术,为人类提供高效清洁的能源。

      二、核能的应用

      核能最大的用途就是生产电力,即核电站。
      核放射核核药物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医生用“CT”和“核磁共振”来检查病理。
      核技术可以保持易腐蚀食品的新鲜,可以改变植物基因,提高植物质量。
      在核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勘探地下水源,监测水坝受损或渗水。
      此外,核技术还在淡化水、考古、军事侦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中国的核安全观

      我国是核能发展大国,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
      广义的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辐射危害。
      狭义的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的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措施的综合。该措施包括确保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限制可能的事故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四、技术:保障我国核电站安全

      人们反对兴建核电站,是基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灾难,致使很多人“谈核色变”,特别是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反核的声音不断,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弃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错误诱导了人们对发展“现代核电站”的认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应用的是第一代核电技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应用的是第一代核电改进技术,在安全性上存在很多缺陷。现代核电站应用的核电技术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核电技术。就拿第二代核电技术来说,第二代核电技术是在第一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氢气控制系统、安全壳泄压装置,安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我国核电站应用的是第二代核电改进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甚至更高级的技术——“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2017年11月6日,“华龙一号”核电项目首台发电机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通过了“型式试验”,全部指标达到和优于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华龙一号”首台发电机自主研制成功。



 
      五、一切在掌控之中

      现代核电站安全技术已经让“切尔诺贝利”已成为历史,时刻警示核工业人安全利用核。
      现代核电站都有控制棒,在发生事故时会自动插入反应堆中紧急停止反应堆反应,确保不发生核污染事故。
      控制棒是由硼和镉等易于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的。核反应压力容器外有一套机械装置可以 操纵控制棒。控制棒完全插入反应中心时,能够吸收大量中子,以阻止裂变链式反应的控制棒进行。同时,控制棒还可以调节反应堆的反应速度。
      还有,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浓度极低,只有3%左右,爆炸不了;而原子弹里的核燃料浓度高达90%以上。
      随着更安全的核技术不断开发核应用,人类应用核电技术日益成熟,安全利用核能发展已成为现实。所以,大家不必因为过去发生的核事故对核电站安全质疑,更不必产生恐惧心理。


      六、核能:高效的清洁能源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核能发电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七、制度保障核安全

      (一)建立国家核安全监督机构
      1984年10月我国成立了国家核安全局,作为国家的核安全监督机构,其基本职能是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民用核设施实行独立的安全审评和监督。环境保护部、劳动部和卫生部分别负责对环境质量、职业安全和人身安全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查和审评。
      (二)制定和完善核安全防护法规体系
      国务院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家核安全局、环境保护部、劳动部和卫生部等部门还颁布实施有关核电站厂址选择、设计、运行、质量保证、辐射防护和废物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等安全规定以及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等。
      (三)实行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制度
      核电站在建造和运行前其营运单位要向国家核安全局提出安全许可证申请书,提交初步和最终安全分析报告并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家核安全局和环境保护部分别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评,就存在问题向核安全和环境保护专家委员提出咨询,并征询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在建造、运行条件完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后才颁布建造和运行安全许可证。营运单位只有获得安全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应的工作。




      执笔:陈建国
      编辑:贾志武、李嘉
      校对:张兴华、匡春凤
      美术:魏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