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高层声音 > 正文

为何报喜不报忧 地方政府政绩作祟?

时间 : 2009-05-26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2008年,某地地表水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中氮、磷含量有所超标。然而,当地进行的监测数据汇总分析结果却显示,其环境质量状况依然呈现改善趋势。这种环境监测数据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现象令人困惑。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环境监测部门的分析有误差,导致错误的判断;另一个就是个别地方环保部门为了某种需要,比如评比的需要、考核的需要而搞文字游戏、数据造假。窃以为,在目前大多数地方实行的这种考核评比机制中,地方领导为了政绩而要求环境监测部门更改数据,并非完全不可能。

  丁是丁卯是卯,监测数据应当是环境质量的现实反映。由于现实中环境质量是否改善,往往是听汇报、看材料,而不是以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切身感受和上级部门对环境质量的现场监测查证为据。这样的评比考核机制,给那些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真心实意抓好环保工作,而是挖空心思造假政绩,热衷于搞数字游戏的地方政府提供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在现实中出现了地方政府部门汇报环境质量改善,而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的咄咄怪事。

  如果我们在报喜不报忧的宣传中变得麻木,那我们将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失去对事实真相的了解。在“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时代,片面强调数字,可能会带来造假行为,但我们不能否定准确、客观的数据对环境质量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为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客观,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培育社会中介,参与各种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分析。再有,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考核办法,通过制度建设,让地方政府官员真正对环境质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