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高层声音 > 正文

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

时间 : 2009-05-26     来源 : 中华环保联合会     作者 :     点击 : 次     

陈建功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展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展示。

  作为一个一直在关心生态环境、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作家,我对“生态文明”的提出,感到由衷的欣喜。

  这一执政新思维的提出,来源于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有着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在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和“杀鸡取卵”的生产观驱使下,多少山林被毁掉,多少良田被侵占,多少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已经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报应,殃及子孙的“来世报”也已经初见端倪。党中央正是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新要求的。这一要求将指导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特别注意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我认为,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意义,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前进的必然选择。

  这一执政新思维的提出,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的透彻了解,基于对人类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基于对人类思考成果的广泛撷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置身于人类思考制高点的精神风貌。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经过一代一代的艰苦奋斗,人类由大自然面前的膜拜者转而成为征服者,把人类文明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以近代工业文明为发端,人类又迅速将自己变成了大自然的掠夺者与杀戮者。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才较为普遍地意识到自毁未来的危险,人类的反思涉及到自身的消费观、生产观乃至文化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现实的教训和理性的反省,使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行动,节能减排、保护湿地、保护濒危动植物等等,世界各国在保护大气层、海洋、生物多样性,稳定气候,防止毁灭性战争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也进行了全球协作,并取得进展。幸运的是,置身其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与时俱进的态度面对人类最新的思想成果,他们充分看到,腾飞中的中国,面临新的抉择:不能延续过去的思路,走那条掠夺自然最终自吞苦果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必须寻求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应重新定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为我们——热爱、热衷生态文明建设的朋友们展开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也交付了一件艰巨的任务。表态和立志固然重要,呼吁和造势亦不可或缺,但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我们的工作,却是势在必行了。